3)第193章 海军崛起!_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优化,就已经不是他能够帮助到的了。

  毕竟,前世的他也不是什么工程师。

  对于这些也都是一知半解。

  在交代完这些后,朱瞻基也是第一时间离开了这里,返回到了朝廷当中。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可不光自行车这么一件事情。

  如今的大明朝上下,全部都在忙碌着。

  虽然说朝廷暂时并不缺银钱使用,但朱瞻基也清楚这中间是有一个度的。

  如果长时间的消耗国力,而没有使国家的生产力得到提升,那这中间一定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在对大明朝上下一应改革的过程中,朱瞻基虽然都大手笔的批准。

  甚至将海军的消耗提升到了十倍往上。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朱瞻基在回到了皇宫之后,第一时间便召见了工部尚书,针对如今在大明朝各处营造水库、粮食生产基地的事情开始了查问。

  百姓实际生产力才是根本,这一点朱瞻基怎么可能不清楚。

  国力就那么点国力,就算通过各种手段弄出一百个金矿,也无济于事。

  而如今各方面大手大脚的花销,消耗的也正是最根本的国力。

  所以,朱瞻基从一开始的计划就是两个方面入手。

  通过金融货币拥有掌控经济和国力的手段。

  通过房地产、航海业等等手段,利用大明朝的国力集中于一点,将基础建设完成。

  同时,开创航海时代。

  拉动国内的工业革命。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是需要无数时间来沉淀的。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能够按照朱瞻基的计划完成这一切,看的就是国内生产力是否能够坚持住。

  但如果仅仅只是靠以往农耕国家的生产力,崩盘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为了让大明朝的国力可以支撑到这一切完成,切实提高国内真实生产力才是根本。

  这一点,工部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

  因为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到了大明朝几乎已经算是巅峰了。

  就即便还差那么一点,对于大局也于事无补。

  所以,革新成了最关键的一环。

  对农业基础的革新,同样是这一环的关键。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照他当初在南京城时建造的产粮区一般,从实际上提升耕地面积。

  听着如今工部尚书张本的禀报,朱瞻基对于他完成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单单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工部已经在各地基本完成了十个像南京城外产粮区规模的工程。

  并且大部分的良田已经通过租赁直接出售等方式进入到了百姓的手中。

  算是给大明朝的农业注入了很大的一剂强心针。

  同时,在高产量农作物的推广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位于偏远地区的百姓们,因为手中无田,所以没有任何的保障。

  就算朝廷帮助他们开垦荒地,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