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4章 大势所趋(第三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之前本王一直不赞成如此,现在看来,宗望才是大智慧啊!”

  “殿下说得无不道理,议和之后,也有对付宋国的办法,就目前出现的苗头,宋廷内部恐怕要有权力之争了,若是真的能保持数年不打仗,宋廷之上的那些文人,必然会认为边境无事,不必再养那么多兵,最好岳飞也被调走。”

  三月十七日,东京城街头和往常一样,老百姓们勤勤恳恳地干活,街头人头攒动,商旅不绝。

  倒是官场上却风起云涌。

  为了那还不能被证实的事情,官员们恨不得彼此撸起袖子来打一架。

  不过,就在今天,另一件大事发生了,立刻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力。

  什么大事,还能让我大宋官员此时先把造反的一事拧到一边?

  当然是金国使者快马加鞭抵达了汴京。

  宋金关系现在是最复杂的关系,牵涉到无数人生计,不关注不可能。

  高俅走进大内的时候,通过禁卫军的层层把守,在福宁宫见到了正在跟三皇子赵瑜讨论问题的赵宁。

  赵宁问道:“你认为,靖康三年的宋金之战,金人退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爹爹在上党击败了完颜宗翰。”

  “虽然这话你爹我爱听,但你的格局再提大一些。”

  “是岳帅在东线击溃了三路金军?”

  “是张相公在陕西,拖垮了女真人最能打的完颜娄室,那一战战死了无数人,但为整个大局赢得了最宝贵的战略时间和空间,没有那一战,中线和东线都得陷入女真人强势的兵锋中,以当时我军的战力,是无法抵挡金人的兵锋的。”

  赵瑜说道:“可史官在写那一战的时候,说我军英勇无敌。”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得学会从史书中得到更深一层的答案,若是我军当时真的能正面和金人打,张相公为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陕西打那一战?”

  赵宁说得很耐心,赵瑜希望兵事,赵宁便和他好好讨论一些问题,教他从另一个层面去看待问题。

  “爹爹,我好像懂一点了。”

  赵宁瞥了一眼外面的高俅,说道:“瑜儿,你先下去,我跟高太尉说点事。”

  “是。”

  赵瑜出了福宁宫,高俅立刻道:“参见忠王殿下。”

  “高太尉,这厢有礼了。”赵瑜行了个礼,便匆匆离去。

  高俅迈步进入福宁宫,说道:“官家,金使来了。”

  “来的是谁?”

  “是金国鲁国公完颜昌之子完颜乌达补。”高俅说道,“现在群臣都在热议。”

  “如何热议?”

  “都希望官家您能尽快召见金使,以达成两国和平。”

  “群臣都愿意议和?”

  “说是尽快议和对我大宋也有好处。”

  赵宁心里寻思着,看来张浚这个谣言,确实让许多人心中恐慌,深怕现在如日中天的大宋,变成了天宝年间的大唐。

  而与金国议和,无疑能省去外部压力,让朝廷集中精力调整军政问题。

  这其实符合赵宁内心的想法。

  只要他赵官家不真的糊涂去动张浚,从某种程度上,那个造谣者,其实是帮了赵宁。

  他对边军没有任何担心,是不可能的。

  聪明如李隆基,当年把各种掣肘、平衡安排得妥妥的,还不是玩崩了。

  有些事,还是要有敬畏心的,不要躺在功劳上,得意忘形了。

  只是边军接下来的调整方式,就看赵宁的操作水平了。

  既不能打击边军,也不能让边军真的形成尾大不掉。

  赵宁说道:“宣金使觐见。”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