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7章 翁彦国入京(第三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就有好几百名学生获得了进入东京大学的资格。

  那些年轻人此时便是去东京大学的路上。

  而且据内部透露,所有东京大学卒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地方报社,或者地方监镇衙门工作。

  这些还不是最喜欢大宋朝读书人的。

  大宋朝传统的读书人很是瞧不起吏员,有些读书人当吏员是被迫。

  那到底是什么刺激了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

  东京大学的山长(校长)是当今赵官家,能进东京大学读书,意味着自己以后是天子门生,是佐天子而治天下。

  这种荣誉,是读书人抵抗不了的。

  而且在去年六月与《京畿路新农政条则》一同推出来的《京畿路吏员条则》将吏员地位大大提升,甚至有机会进入官学堂去深造。

  其实对于新学的政策,现在才只是赵宁的开端。

  东京大学是为了培养新的人才,同时也是为了为日后的“村官”计划做准备,打基础。

  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就体现在基层的执行力上。

  过去基层的吏员都是本地人,缺乏制衡和管理,所以大宋朝历史上有“官弱吏强”的特点,对吏员过于依赖,却又对吏员无法强有力管理。

  到底许多政策无法落到农村里,动员能力更是弱如菜鸡。

  等从东京大学卒业的学生,进入地方监镇官衙门工作一段时间,对农村事务有了基本了解后,就可以以“村官”的名字,接受具体的事务。

  包括思想宣传、监督等等事务。

  现在才只是一场局的开端而已。

  前面一个中年男子骑着马,进了东京城,往皇宫行去,他就是礼部尚书李若水。

  李若水这两年大多数时候在西北待着,其实就是负责与西夏的接洽。

  现在局势逐步稳定下来,他也就被召回了京师。

  李若水很快入宫。

  “陛下。”

  “回来了。”

  “这是西夏国主上呈给陛下的。”

  赵宁打开看完李乾顺的信。

  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后有用的是,啥时候能扩大盐和丝绸的贸易?

  李若水说道:“陛下,孙傅几个月前派人在西夏国内探查到,西夏人在我朝低价购买丝绸后,又高价卖给了西北蛮夷。”

  西北蛮夷?

  西州回鹘?

  赵宁笑道:“看来李乾顺狼子野心!”

  丝绸低价卖过去,高价再卖出去,这是在赚钱。

  西夏卖盐,也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这样的贸易结构一直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西夏越来越有钱。

  西夏有钱了,就能扩充兵力,加强兵备。

  一旦这个鸟地方强大了,他们必然翻脸不认人,能抢就抢。

  关于西夏的处理办法,赵宁其实也已经有计划了,现在倒是不必急。

  赵宁说道:“答应他们,扩大互市。”

  “陛下,这不妥……”

  “无妨,先答应他们。”

  “这恐怕……”

  “李卿,你多虑了,等宋金休战,北方民生缓和,大宋境内盐业产量提升,盐的价格朕也可以给他打下来,他卖4文钱,朕卖2文钱!”

  “陛下,我朝并无那么多盐池,恐怕……”

  “卿且不必多虑,朕自有办法。”

  正月二十五日,翁彦国入京了。

  一时间,万众瞩目。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