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7章 大基建通胀和进口(第二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钞贬值!”见赵官家不为所动,张九成语气也变得冲动了起来,“但这是劫富济贫的行为!”

  “如何说?”

  “一个上党的百姓,本身身无分文,但因参与朝廷修建道路,一年之内收入十贯,即便交钞因此贬值超过十一(10%),这个百姓也比过去多了九贯!而贬值损失的那一部分,由原本手里就有交钞的人承担,持有交钞越多的,贬值越多。”

  “那你知不知道,如此下去,百姓会跑到银行去挤兑铜钱?”

  “可以将铜钱兑换交钞的政策撤销掉!”张九成又语出惊人。

  这下赵宁不说话了。

  好了,这张九成真他妈的对朕的脾气!

  他赵宁本身就打算这么玩的,之前就准备这么干,只不过时机还不成熟,当时交钞的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海贸进口也还没有建立。

  现在随着交钞入乡慢慢推开,至少北方民间开始大面积接受交钞。

  赵宁沉默片刻,说道:“今天的考试到此为止。”

  张九成愣了一下,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既然赵官家都不想再议论下去,便也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他行礼道:“多谢陛下,学生告退。”

  张九成必然是受到了东京邮政的启发,他认为东京邮政好是好,但缺乏更加便利的道路,没有更大规模的道路,邮政模式就算玩出花儿来,也是徒劳无功。

  赵宁离开大庆殿。

  他承认张九成说的是正确的。

  用交钞拉动道路修建是劫富济贫之策,优点不言而喻,大大刺激民众劳动的积极性,将钱流入普通百姓手里。

  而缺点是造成通胀问题。

  在商品流动不快的古代,通胀问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区域问题,但市场是有那一只手的。

  例如河东地区的百姓有钱了,河北的商人,或者京畿路的商人就会想办法将商品运过去卖。

  只不过消耗这种通胀,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这对于赵宁来说不是大问题,只要南海商品源源不断涌进来,填补东南改稻为桑国策的延迟性,就能在市面上,大致平衡通胀。

  提前预支出去的钞票,后面是有源源不断的商品可以补充进来的,更何况一旦东南改稻为桑国策推下去,商品会越来越多。

  大盘蹦不了。

  而张九成说这个问题的核心还不在于给民间钱,他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字:效率!

  用钱来提高效率,完成中原地区与北方边境强有力的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有效的收复。

  赵宁不能等,向四面八方启动大基建修道路的战略,原本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赵宁却打算压缩到二十年之内。

  为什么?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可控的,尤其是未来,充满了变数。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去完成一件事,哪怕付出一些代价。

  话说回来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的,不是吗?

  张九成的出现,让赵宁找到了最适合去执行这个战略的人。

  他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天高云阔。

  海洋战略的打通,的确将要改变太多,从政治体制的改制,到经济模式的创新,都将受到影响。

  他赵宁的国家最高战略节奏,也在按照他来到大宋时定下的战略计划在一步步往前走,可能中途会有修修补补。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