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开始调酒_美食小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厨师会用这么好的调酒材料吗?

  这些材料用得比专业的调酒师都要好,只有精专的人才会这么懂,才会用到这么高级的调酒材料。

  自己可是看过大酒厂的高级调酒师所用的材料,有一些材料都还没有这个好。

  什么时候厨师都能够玩跨界了?难道是世界变化得太快,自己out了?

  “是的,这些东西还挺贵的,整个蓉城地区就一家店能够买得到。”

  楚云风对这些东西的价格还是有些无法释怀,确实是有些贵。

  “你是在古月那里买的吧?他的东西贵是贵了一点,但是质量有保证的。”

  汪海江对于这些材料可是知之甚深,以前有调酒师需要过一些高端材料,自己可是买过的。

  楚云风点了点头,然后拿起桌上的玻璃器皿放在称上,随即打开一个瓶子,将里面的材料到了进去。

  这个5克,没问题!

  另外一个玻璃器皿也放了上去,同样取了一个瓶子,将材料倒了进去。

  这个10克,没问题!

  称重完成之后,楚云风分别从两缸酒中各取了一勺酒出来,倒入了装着材料的器皿之中。

  然后用搅拌棒充分搅匀,用手机开始计时,这一步需要10分钟的时间。

  看着楚云风有些笨拙的手法,汪海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楚云风的动作处处让自己无法理解,心中就像是猫抓一样的难受。

  一方面看到他用这么专业的材料,但是手法又是那样的业余,这萌差感也太强烈了一些吧。

  这家伙到底是不是调酒师啊?

  他调出来的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啊?

  闲着也是闲着,汪海江便找楚云风开始聊起来酿酒的话题。

  聊了一会儿楚云风才知道,原来在民国时期,根本就没有“原浆”这一概念,因为所有的酒,都是原浆。

  所有的私人酒坊里,大家用的是各自的配方、传统的技艺,酿出的酒各有千秋,没有食用酒精勾兑、更谈不上什么香精香料。

  而“原浆”这个词的产生,与“勾兑”概念的产生有关。

  建国没多久,泸州老窖酒厂首创“勾兑”概念,在香精香料尚未成熟发展的年代,当时的勾兑指的是用不同糟别的酒进行调制,以此达到酒口感的稳定。

  据说最早的勾兑是在酒坛里进行的,选用两坛酒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酒的品质稳定。所以,最初的勾兑,为的是让酒口感的稳定,用的是原酒与原酒勾兑。

  但是,建国初期的时候,国内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白酒行业又是耗粮大户。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计算,生产一吨白酒大约需要耗粮3-4吨(酱香型酒耗粮更高)。

  所以,1955年,地方工业部在山东烟台提出“烟台酿酒操作法”,用地瓜干为代用品生产酒和酒精。

  1956年,轻工业部提出酿酒工业方面的课题是“酒精兑制白酒”。然而,酒精想要改制白酒,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赋予它传统工艺白酒中特有的香气。

  五十年代国内便已经产生了不少“三精一水”产品(酒精、香精、糖精)。三精一水白酒的香味类似喷漆用的“香蕉水”气味,消费者并不喜欢,因此一推向市场便备受冷落。

  不过,随着“酒精兑制白酒”在技术上的不断推进,酒用香精香料也开始在技术上逐步发展,摆脱了人们之前“香蕉水”的阴影。客观来说,在当时中国经济尚且落后的情况下,“酒精兑制白酒”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让老百姓喝到价格低廉的酒。

  到了现在,酒精勾兑技术早已成熟,全国大部分酒厂都采用酒精勾兑来作为低端产品推向市场。

  当然,这里使用的是食用酒精,而不是工业酒精。

  时间到了!

  楚云风将两个器皿中沉淀好的液体,分别倒进了两个缸中,然后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