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诗人们_开元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老板将姿态放得这么低,让他觉得很有面子,他很欣赏此人对他们这些顶尖世家子弟们的敬畏。

  就在王维等人在悠闲的享受宴会时,酒楼的另一边,也有恰好有另外一大群人在聚会,只是这气氛却稍稍有些诡异。

  很明显,这也是一群文人,其中有风光得意的,也有较为落魄的,当然了,再风光得意,其地位也比不上王维等人,看这一大群人所在的雅间,还没有王维五人的一半大,就知道其中的差距了。

  李颀微微抿了一口酒,不知为何,明明是美酒,他却品出了苦涩的味道。

  这一次科举,他又失败了,而他的年龄,已经二十九岁了……忽然想到那个诗才很让他欣赏的后辈——王维,竟然一次就中了进士,还是一榜第三,而年龄还未到弱冠。

  啧,这人与人的际遇,真的没法相比啊,李颀暗暗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是个对自己的诗才颇为自负的人,当初与王维在宴会上结识后,两人就有些惺惺相惜,互有书信往来,内容大都是关于诗歌的。

  至于现在的气氛为什么比较诡异,也与李颀有关系。

  这ri李颀、王昌龄、王之涣、丘为、等在文坛上已经小有文名的诗人被一位长安巨富邀来,就是为了帮其写诗,然后拿钱,顺便会有一顿好吃的。

  说真的,别看这些诗人表面上风光,可实际上在出版业并不发达的古代,诗人想靠诗赚钱,真的很不靠谱,除非每个诗人都会像王维这个偶像实力派会炒作。不过就算是现代,好像诗人生存的土壤也不大,好的诗人都自杀了吧……

  所以如果有富商放低架子求诗,并且价格还不错的话,只要不是家财万贯的诗人,基本上都会受邀前来的,白吃白喝不说,只要随便敷衍一首,还有钱拿,反正这些附庸风雅的富商,也不会对诗歌有什么深的研究,所以说请的诗人只要有名就行了。

  王昌龄、王之涣这两位号称出身太原王氏的诗人,其实在族中的地位远逊于王翰、王维二人,因为他们就是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远方支脉,太原王氏的出身,就是用来扯虎皮的,别以为这没用,若不是有个太原王氏的名头,他们不会这么快就出名的。

  当然,为了卖好太原王氏,他们自然对王维、王缙这两位嫡系的杰出后辈大加赞美,也算是为王维的初期名气的积累尽了很大的力。

  只是很明显,王昌龄、王之涣二人与王维的关系并不近,也许是听说了王维这一房分出了太原王氏,觉得太过接近王维的话,会有得罪本家的可能,到时候如果连虎皮都不让他们扯的话,他们在长安还真的挺难混下去。

  王昌龄家里很穷,困于农耕,比王维大了四五岁的他,早就明白了世道的艰辛,所以有这样捞钱的机会,他是不会缺席的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