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从百草园到崇德馆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娘,孩儿问您个事啊,我那河南王的食邑,是不是您管着?”

  杨昭往嘴里扒了一口米饭,悄悄看了眼躺在榻上的阿娘。阿娘这肚子越来越大,刚才他所问,已经怀胎八个半月了,看来肚子里的弟弟妹妹,要不了多久就会生了。

  萧明月听儿子说起食邑一事,侧眸再见长子那贼兮兮的模样,没好气道:“怎么担心阿娘把你钱花了?阿孩你年纪小,这些食邑上缴就先放在阿娘手里帮你管着,等以后你成家了,阿娘就给你了!”

  这话听得好熟悉,原来自古至今,家中长辈的说辞似乎都没变过。

  杨昭满是失望,他只能忍痛将碗里的米饭扒完,又狠狠吃了两口牛肉,瞥了眼同样在扒饭的老杨,他抬头道:“哦,食邑收缴放在阿娘这里,孩儿很放心。阿娘你注意休息,孩儿去府里转转!”

  担心老杨抓住他暴揍,杨昭这话一出口,就开溜了。

  走到房舍门口,还能听到身后传来“慢点”的声音。

  晋王府是真的大,感觉比宫里的安仁殿和甘露殿加起来都大,杨昭独自一人转了一会,竟是给迷路。在侍从的引导下,才找到折返的路。

  “大王,这是您的住处!”

  黄喜这次没跟着出来,杨昭总有些不适应,便是面前的晋王府内侍们,面对他倒是恭敬又客气。

  杨昭看向这旁边灯火通明的别院,还有两边躬立的侍从们,轻轻点头道:“该忙什么都去忙吧!不用跟着我,王府是我家,大家也都别拘束!”

  杨昭见这些人紧张巴巴的,反而主动安慰起来。

  在这别院转了转,发现旁边有个凉亭不错,他直接让侍从准备一杯蜂蜜水,看着头顶的月亮,实际在想着心事。

  母亲萧明月的肚子越来越大,让长孙无忌督建的躺椅可以拿出来,正好适合孕妇坐着,给宫中二老也好送去。距离皇祖父杨坚的寿辰,还有大半个月,水车必须让匠工加紧制造。

  此外,为振兴大隋农业,除了水车,他脑海里牢牢印记的曲辕犁、专用灌溉的曲柄辘轳图纸,待寻到匠工,说出原理,只畔众人能集思广益,改造出来。没办法,他至多能凭着记忆,提供一个想法思路。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实际中原的很多农耕之器,已经成型,重点还在于推广,这就要依靠宫中二圣。但无论是农具,亦或是武器的革新换代,最离不开的便是钢铁锻造技术。唐宋也正是灌钢技术的发展,才提高了铁质农具质量,故在这方面,大隋朝廷也该提高“科研”支持。想到衣不遮体的黔首百姓,包括棉花的推广,给隋人解决保暖,也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且从长远大发展看,南方有广袤的可开垦农田,粮食如水稻和小麦的扩大耕种,经济农业的南移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就要靠他阿爷老杨了。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