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2章 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

  对于离去的匈奴使团,刘胜并没有再进行过多的安抚,而是维持了一贯以来的强硬作风和态度。

  就如同去年,导致匈奴人含怒南下入侵北地四郡,以及直接导致秋后汉匈马邑战役时一样。

  对于刘胜如此作风,汉家朝堂内外,也只能说是老怀大慰。

  这是为什么?

  难道汉家的天子,就非得罔顾事实的对外强硬、非得不顾客观事实的去刺激匈奴人?

  并不是。

  如果是这样,那汉太宗孝文皇帝,就会是‘穷其一生,都没和匈奴人说过一句硬气话的软脚蟹’,而非天下人所公认的在世圣人;

  先帝刘启,也就会是只知道和亲的昏君,而非‘若没有吴楚之乱,就很可能得到庙号’的准明君。

  最主要的是:为对外和亲开下先例的太祖高皇帝,就将会是又一个‘汉王邦’,汉家也将是继嬴秦之后,又一个二世为亡的‘伪政权’。

  事实上,刘胜保持自己对外的强硬战略态度,其实是和刘胜的年纪有关。

  ——在汉匈平城一战,尤其是在其中的白登之围过后,太祖高皇帝选择与匈奴人和亲,天下人只会说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简而言之:没人会怀疑开国皇帝的决定,尤其是在大战过后、遭遇巨大损失过后,所做出的对外战略决策。

  在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来到长安,以弱冠之年承继大统时,太宗孝文皇帝并未直接掌权,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扮演了泥塑雕像的傀儡天子角色。

  而在熬死陈平、周勃、灌婴等老臣之后,太宗孝文皇帝也曾寻求和匈奴人决战。

  虽然最终,这场由汉太宗孝文皇帝处心积虑,且筹谋布局多年的汉匈大战,被济北王刘兴居的突然反叛所破坏,但最终取得的效果,和刘胜推动汉匈马邑战役是一样的。

  ——对于年幼的天子,朝堂内外,乃至于天下人,其实都是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

  新君是个怎样的人?

  在这个没有任何传媒手段,政令都只能通过驿站网络送往天下各地,甚至都未必能保证让天下人尽皆知晓的时代,百姓要想弄清楚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一件既容易,又极为困难的事。

  容易,是说天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很可能因为某几个马尿喝多吹牛皮的闲人懒汉,而朝着上古恶兽的方向飞速靠近;

  困难,则是指这个时代的皇帝,很难通过寻常的小事,来让百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形象。

  那怎么办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自有汉以来,乃至于往后的历朝历代,都乐此不疲的‘大赦天下’了。

  没错。

  逢年过节大赦天下,便是皇帝仅有的几个‘让天下人知道朕这个人还不错’的手段之一,同时还是成本最低的手段。

  其余几个,那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