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五章 危机_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没有?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河套地区适龄男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女童更低,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说,即便赵国为大家建好了学校,并且学费、伙食费、书本费全免,一分钱不要的情况下,也只有百分之十五的适龄儿童能够上学。漚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这个年代认为读书没用的不在少数,认为无所谓的也不在少数。

  这个比例甚至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下降,因为会有一部分人因为麻烦、觉得读书无用、孩子不想上学等种种原因,放弃继续学习。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逐渐回升,然后不断提高,但过程绝不会太快。

  这可是河套啊,很多人都是听说能够让孩子读书识字才将全家迁来的,也仅仅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入学率,放在全国岂不是更低?

  甚至有可能连百分之十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赵国拿什么普及教育?

  即便赵国再有钱也要计算成本的。一名老师教几名甚至一名学生,赵国会亏死,绝对不可能这么做。漚

  栗腹深知,普及教育是赵国百年大计,河套只是一个试点。

  当初之所以选择河套,一方面是为了给迁徙来此地的百姓一个补偿。

  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河套所有百姓都是赵国亲自安置的,每个里相距都不是太远,距离和人口密度勉强能够支撑起学院。

  除此之外,赵国官府的权力在河套地区能够真正的伸到每个里,这是除了秦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达到的。

  若是在河套都维持不下去,必然无法推广至整个赵国。

  结果现在学子的数量凭空少了大半……

  对于赵国来说,同时教二十个学生和同时教十个学生,后者的花销仅仅比前者少一点,但是回报却少了接近一半。漚

  这里面的亏损赵国承受不起。

  赵国选择普及教育,说白了,就是为了得到足够的回报,增强赵国国力。

  如果投入的钱财和收获的回报不成正比。

  同样的钱财放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赵国很有可能会将学院撤掉,这项百年大计很有可能会腹死胎中。

  这对于整个赵国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会成为赵括登基以来,第一次失信于民。

  失信于民容易,再想要将民心一点点收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对于栗腹来说,同样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漚

  钱,栗腹不缺。

  权,栗腹不缺。

  土地,家学,栗腹也不缺。

  他追求的就是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

  就像西门豹治邺一样。

  他栗腹治理河套,兴建学院,为赵国普及教育迈下坚实一步,流芳百世不为过吧?

  但若是这件事失败了,名垂千古的很有可能会是污名,栗腹绝不允许这件事发生。漚

  “将这封信送至邯郸,千里加急。”栗腹快速将整件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塞进信封,封好之后,交给侍卫。

  侍卫双手接过信件,连忙朝外面走去,没有耽搁一丝时间。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