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卖布头(上)_相声:我家大师兄太豪横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有电视了,都去打广告了。以前多着呢。”

  “对呀,以前这叫卖就相当于打广告了嘛!”

  “过去有卖青菜的。挎着个篮子,沿街叫卖。这叫卖声脆生,听着就那么好听。”

  “是吗?”唐云尧很感兴趣,“那您给学一学。”

  “可以。”张筠雷点头。

  “香菜、辣青椒哎,沟葱嫩芹菜来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了芽的香椿啊,蒜儿来好韭菜——”最后这个长音一拖,听着就那么有韵味。

  “好!”

  “再来一个!”

  这种卖力气的活计,只要敢唱,自然有人叫好。虽说张筠雷的嗓子不像师父郭徳刚那么高亮,但是也别有一番韵味。

  “再比如说过去卖糖葫芦的,也讲究吆喝。在咱们京城来说东西南北城吆喝出来可不一样。”

  “那是啊。”唐云尧点点头,“那这北城的怎么吆喝?”

  “北城啊,他那个腔儿特别长,而且特别有穿透力,因为北城的宅子都比较深。”

  “过去北城有钱人多。”唐云尧解释。

  “北城都是深宅大院啊,这一嗓子音乐性还挺强。”

  “那吆喝起来什么样呢?”

  “就这个味儿的,蜜来哎冰糖葫芦来哟——”

  “这是北城。”唐云尧连连点头深表同意。

  “要到了南城就更简单了,一嗓子都听得见。”

  “怎么吆喝的?”唐云尧问。

  “葫芦刚蘸得的啊!”

  “哦,这就省事多了。”

  “这是京城,要到了津门就不叫糖葫芦了。”

  “叫什么呀?”

  “叫糖墩儿。”

  “哦,糖墩儿。”唐云尧点头。

  “在津门这么吆喝,”

  “您给学一学。”

  “糖墩儿啊!”张筠雷一嗓子,清脆响亮。

  “好!”就连身边的唐云尧也忍不住给自家师弟竖了个大拇指,这嗓子真不赖!

  “要说吆喝起来最好听的,”张筠雷顿了顿。

  “卖什么的呀?”唐云尧紧跟上。

  “卖布头的,”张筠雷接上来说道,“当然说是布头,都是整匹的布啊,撕下来当布头这么卖。”

  “干吗这么卖啊?”唐云尧很奇怪。

  当然,观众们也很奇怪,唐云尧这句话替了观众们问。

  张筠雷赶紧解释:“有街坊婶子大娘啊图便宜,买吧,买完了就上当,它这布头,一丈三四,一丈五六的,如果说您要做裤褂,够一身,做大褂呢,也够一件儿。

  可就是有一样,抽尺寸,不信您就买去啊,买完了以后千万别下水,一下水就抽,一丈三的白布啊,下完水您再看啊,”

  “抽二寸?”唐云尧试探着问。

  “做口罩得了。”张筠雷一摊手。

  “啊?做口罩?!”唐云尧吓一跳,“您这也太夸张了。”

  “他这布不好,不过吆喝起来是特别的花哨,滔滔不断,好几百句啊,今天这么着,咱们封箱演出,我卖卖力气,给各位学一个卖布头的,怎么样?”张筠雷看向台下问道。

  “好!”

  “快来!”

  观众们又是鼓掌又是叫好。

  唐云尧等着观众们的喝彩声降下去一些这才说道:“这可当然好啊。”

  “可以是可以啊,不过您得帮帮忙。”张筠雷看向唐云尧说道。

  “哎哟我可不会吆喝啊。”唐云尧这可是一脸的“为难”

  “不用您吆喝,卖布头的旁边一般有个小伙计,您来个小伙计帮衬一下,我让价的时候有您这么两句话。”

  “哪两句?”唐云尧问。

  “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哦。就这么句话。”唐云尧点点头,“张嘴就来,我学的快着呢!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怎么样?”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