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五章 增产的关键:解决肥料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周茂疑惑地问。

  顾正臣笑了笑,说:“庄稼成长,汲取土壤中的营养。粪肥之中有庄稼需要的营养,可像是杂草、树叶、鲜嫩灌木、甚至是水戎芦、水浮莲和绿萍等,都可以制成绿肥用于肥田。”

  “当真?”

  骆韶、周茂等人惊喜起来。

  要知道句容山多水多,草木也多,若是杂草、树叶等也可以化作肥料,那对句容来说将是一件利民大事。

  顾正臣重重点头:“确实可以,不仅如此,本官还打算在句容建一座大型的豆油作坊。”

  “豆油作坊?”

  骆韶很是不理解,葛耆老开口问:“县太爷,建豆油作坊作甚,那个乡里没有小作坊,大家都不缺这点油水。”

  顾正臣指了指金陵方向,平静地说:“句容百姓是不缺,可金陵人口众多,打出来豆油并不愁卖。当然,本官之所以要这样做,并非完全冲着豆油而去,为的依旧是肥料。”

  “这豆油和肥料有何关系??”

  张耆老一头雾水。

  顾正臣起身,端起茶壶,亲自给张耆老添了茶水:“张耆老,大豆榨取豆油之后,还有豆渣、油渣,豆渣可以制成豆饼,这豆饼可是好肥料,一块这么大的豆饼可以肥一亩田。”

  张耆老看着顾正臣比划着,似是月盘大小,兴奋地抓着顾正臣手:“果是如此?”

  顾正臣含笑,拍着张耆老枯瘦的手:“本官不欺人。”

  “那就做吧。”

  张耆老支持顾正臣。

  刘耆老、葛耆老也跟着表态。

  葛耆老拐杖敲着地面当当响:“县太爷,若当真可以解决肥料问题,说不得今年句容可丰收啊。”

  顾正臣笑道:“丰收时,便请大家都来贺。”

  “一定,一定。”

  葛耆老等告辞。

  顾正臣安排人送到家中,然后盘算绿肥、豆料肥之事。

  豆饼作为肥料广泛使用是在明代后期,自己可以将它提至大明初期。

  大豆是不缺的,连曹植都知道“煮豆燃豆萁”,何况还有卖豆腐的,原材料问题好解决,大量收购也方便,不存在材料问题。

  唯一要解决的便是效率问题,总依靠人工推磨或压榨,这效率着实太低了一些,使用水车吧,可句容的河流除了夏秋时流淌,平日里跟湖泊差不多平静,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流动,水车暂时是用不上了。

  不管了,肥料问题必须解决。

  考虑到依靠百姓自主解决绿肥问题并不现实,顾正臣大笔一挥,一张告示贴了出去。

  枯草、枯叶成了有价码的东西,一百斤四文钱。

  紫云英、苕子、豌豆等秸秆连带根部,县衙也收,一百斤八文钱。

  此外还有鼠茅草、山毛豆、木豆、银合欢、水花生、水戎芦、水浮莲与绿萍等等,也都按百斤给价。

  一百斤四文、八文已经算是高价了,要知道现如今一担柴百斤重,也不过价值四十文,可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