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五章 诱人却不可行的阳谋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成朝廷的税赋,服徭役,剩下的便是自己的家产。

  但佃农没什么家产,哪怕是一年打出二十石粮食,绝大部分也会进入富户的手里,而自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佃农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一旦旱灾,水灾,蝗灾,自耕农还能依靠家里存粮勉强活一段日子,挺过去半年。可一贫如洗、家无粮食的佃农,两个月都未必能抗得过去。

  一旦佃农增多,就意味着天灾时会出现大量的吃不起饭的百姓,而这些百姓,就是游民!!

  朱标看了一眼朱元璋,他一定深有体会。

  毕竟自己的爷爷、奶奶、大伯,都是佃农,面对灾荒时,家里根本就没半点应对之策,连吃的都拿不出来,以至于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

  然后出现了第一批流民,而这一批流民的主力,正是佃农,后面加入流民队伍的,才是扛不下去的自耕农。

  可以说,佃农是危险的人群,是最脆弱的人群。

  朱元璋以前并没怎么在意佃农的问题,但经过顾正臣点醒土地才是王朝传承的关键之后,才恍然明白过来,田地不能太过集中,集中多了,佃农就会多,佃农多了,事就会多,事多了,那江山就不稳。

  问题又回来了,谁掌握大量的田地!

  大户。

  无论是勋贵,还是官员,亦或是致仕官员,地方豪绅,富农等,都是大户。

  朱元璋看向朱标,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咱想过减少富户,想过将富户手中握着的钱粮拿到国库里来。可我们是朝廷,不是土匪恶霸,不可能上门抢夺他们的财产,也不可能随便按一个罪名,全部抄家,何况这些人还在替朝廷办事。”

  地方上的粮食,可都是大户在收,所谓的粮长嘛。

  朱标连连点头。

  身为朝廷,需要握着正义的棒槌,谁不听话才好锤死谁。听话的,不能乱揍。

  如果顾正臣在这里,一定会目瞪口呆。

  老朱,你知不知道几年之后,你会疯狂到随便一个借口扫荡几万人……

  洪武七年的朱元璋,其心态还没有到杀人不眨眼,不由分说,大开杀戒的地步,他心态的崩溃与失控,是一个嬗变的过程。

  朱标带着浓重的疑惑:“父皇,儿臣还是不明白,不是说顾先生,说大海之事,怎又谈到了田亩、大户?”

  朱元璋拍了拍大腿,看向马皇后:“妹子,你告诉标儿吧。”

  马皇后莞尔,劝朱标多吃一点,然后说:“大户的田亩是怎么来的,还不是用钱买的,大户手中最不缺的就是钱粮。顾先生对沐英说,既然不能明着打劫大户,那就换一种法子打劫大户,比如南洋的珍珠,香料,还有西洋的宝石,将这些奇珍售卖给大户,大户拿走奇珍之物,朝廷拿走大户手中的钱与粮食……”

  朱标惊愕不已,还能这样玩??

  马皇后不禁赞叹: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