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三章 韩宜可的震惊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正是出手粮食的好时候,也是这些地方大户、商人囤积粮食,大量吃进粮食的好时候。

  囤积才能涨价,涨价才能赚钱。

  大户和商人不是朝廷,不会在乎百姓饿不饿死。

  顾正臣出手粮食,以高价卖给来到句容的上百商人,为的就是让这群人将粮食送到江宁县、上元县、溧水县等遭灾地区的大户、富户手中。

  来句容的商人见有利可图,加上顾正臣在匠作院等买卖上作了退让,哪怕是一贯一石九斗米,商人也亏不了,更不需要担心卖不出去。

  粮食是硬通货,这东西能直接当钱花,买个豆腐都能用粮食换。

  顾正臣一转手,句容县衙拿到了一万贯钱,算是拿粮食套现。

  商人一转手,这近两万石粮食便会进入遭遇旱灾的县域之中。

  一举两得。

  韩宜可看着得意的顾正臣,咬牙切齿:“若是你将这近两万石粮食送给受灾的百姓,我韩宜可还高看你几眼,可你竟然将这些粮食卖给那些大户,富户,宁愿让他们囤积居奇,也不管那些地方百姓的死活!顾正臣,我看走眼了,你谄媚献上,结交东宫,攀附大都督府官员……”

  顾正臣眨了眨眼。

  这不是废话,这么多粮食,你卖给穷苦百姓?

  想啥呢。

  那里的百姓不少人都要穷得吃不起饭了,哪里来的钱去买粮食,亏你想的出来。

  粮食只能卖给大户、富户,这样才能脱手变现,才能让大量粮食进入受灾区域,你也不想想,大户手里囤积的粮食越多,对百姓是好还是坏?

  短时间来说,大户囤积粮食的后果就是粮价疯涨,大户借此机会可以侵吞百姓的田产,大捞一笔。

  可问题是,上元县等地距离金陵不算远,一旦到了地方县衙无法控制米价,大户又囤积居奇等待捞好处的时候,大批量的粮食便会在短短数日之内运抵。

  大量粮食的进入,将会导致当地粮食暴跌,大户只能大量出手粮食以减少损失。说到底,送过去的粮食,最终还是会回到百姓手中,以低价的方式。

  韩宜可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顾正臣只是鬼迷心窍。

  顾正臣揉碎了道理给韩宜可解释,甚至将供需与价格关系都讲了出来。

  费了一番口舌。

  韩宜可终明白过来,却依旧有些狐疑地看着顾正臣:“你确定不是为了发财?”

  顾正臣无语。

  发财?

  这常平仓的粮食卖掉发财,你是指望老朱将我砍了吧。

  “卖掉常平仓粮食是有综合考虑的,首先,句容田亩并没有遭遇旱灾,五六月时,百姓粮食收成基本可以确定,较之往年并无大幅减产,这是我敢于卖掉常平仓粮食的底气。”

  顾正臣认真地说。

  百姓有收成,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灾荒,哪怕是几个月没有常平仓,对句容百姓也没什么影响。

  “其次,卖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