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七章 朝廷需要一个标杆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功臣庙,不知道是不是夹杂着老朱的愧疚。

  “顾先生在想什么?”

  朱标看着顾正臣,自己问了两句话了他还没回应。

  顾正臣恍然,连忙说:“殿下方才提到鸡笼山庙,臣想到一个问题。”

  “讲。”

  “殿下,百姓能不能去鸡笼山庙?”

  “自然不能。”

  朱标说完,看着严肃的顾正臣,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

  顾正臣认真地说:“鸡笼山庙是朝廷祭祀功臣之重地,有朝廷吏员专门打扫看守,并不准百姓随意进出,以免扰了功臣清眠。只是,朝廷要表现得重视军士将官,百姓却不知这些牺牲将官的英雄事迹,不知他们因哪一场战斗而牺牲,不知他们姓名籍贯,不知他们曾奋勇杀敌!”

  “所有军都来自于民,民看不到朝廷重视军士将官,那在金陵的卫所军士能看到吗?地方上卫所的军士能看到吗?若谁都看不到,只是听闻陛下去凭吊了,那这件事对他们而言,过耳便忘,激不起半点热情。”

  朱标凝重地点头,认可了顾正臣话,问道:“你的意思是放开鸡笼山庙,让金陵百姓自由出入其中?这样一来会不会太过喧哗吵闹,将原本肃穆之地改成了息壤之地?”

  顾正臣反问道:“殿下,那些将领哪个不是为大明流血而牺牲,百姓瞻仰不是对他们的不敬,恰恰相反,是他们的渴望。当然,若朝廷顾忌百姓可能会失礼,那也简单,在金陵选址,打造一个任何百姓都可以自由前往瞻仰、祭奠的大明英烈馆或英烈碑。”

  “让天下人都看到朝廷是真正重视军士,引导万民瞻仰、敬重牺牲的将领与军士,才不会出现百姓害怕军士,不希望自家孩子当军士的局面。微臣相信,若朝廷亮明态度,不遗忘那些牺牲的将士,而是引导士人、百姓积极纪念、凭吊,不出十年,百姓愿亲自将孩子交给卫所,成为一名真正的军士,卫所将再无逃兵、更无勾籍之事!”

  朱标深吸了口气,走向亭中:“在我们看来,父皇亲自去鸡笼山庙已是重视。可经你如此一说,这重视根本只是做给了文武大臣看,没有给百姓看,没有给军士看。”

  顾正臣跟在朱标一旁:“百姓淳朴,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朝廷若真想重塑军队,在军队之中融入信仰,必然让军士拥有荣誉感,拥有为国捐躯、死而后已的英雄胆魄!而这,需要以英烈之名、功臣之名、万民瞻仰之名奠下基石!”

  “在微臣看来,士人对武将、军士不屑一顾,鄙夷有加,暗中说其是粗人、武夫者众。百姓对军士也无多少好感,认为其是大头兵,只是拿粮饷混饭吃之辈。这些固有认识不是一日两日形成,也并非一代两代人的共识。”

  “朝廷要做好长期塑造军士地位的准备,将士农工商改为士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