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1章 哭穷的普鲁士王子_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国修建的铁路能早日完工。那样的话,我就能在普鲁士的土地上乘坐火车,惬意而舒适地遍览我们自己的美丽家乡。”

  在返回本土前,潘广峰作为驻欧全权公使,借着撮合瑞典和普鲁士签订一份战时中立协议之际,代表齐国又与普鲁士政府签订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就有一份重要的铁路工程修建合同,从首都柏林通往北方重要商港斯德丁(今波兰什切青市)和南方军事重镇莱比锡的一条纵贯南北铁路。

  当这份经济协议被传回长安审议核准时,想必这位普鲁士王子一定是从外交渠道获悉了此中消息。

  普鲁士王国地处中欧平原,周围大国林立,波兰、神圣罗马帝国、法国、汉诺威(是时,汉诺威与英格兰为共主联邦)、萨克森,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丹麦、瑞典、俄罗斯,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主。

  尽管普鲁士王国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主政期间,将王国军队扩充至八万人的庞大规模,军力远超北德意志诸邦国,但身处四战之地,普鲁士王国仍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周边国家的群殴。

  所以,普鲁士王国历年来除了不断增加武备外,还积极开展周边外交活动,纵横辟阖,东边竭力削弱波兰,使尽各种手段,阻碍其顺利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防止其国力增强;东南边则警戒不断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影响力的奥地利人,同时还垂涎对方富庶的西里西亚;南边的萨克森和西边的汉诺威两个邦国如芒在背,是欲破之而后快的目标;在北边波罗的海,则不遗余力地要排除瑞典和丹麦的干扰,避免这两个昔日北欧霸主从海上威胁普鲁士。

  在这种情势下,若是能在王国境内修建几条通达四方的铁路,便可以将有限的兵力迅速运至战事激烈之处,实现以快打慢,或者迅速形成局部兵力优势,这对普鲁士而言,不啻于实现自身军事实力的数倍加持。

  当然,前提条件就是,普鲁士王国成为该地区唯一拥有铁路的国家,从而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便捷交通工具的巨大作用。

  目前看来,普鲁士王国确实已经走在了最前面,可能会成为继法国、爱尔兰之后的第三个修建铁路的国家。

  因为,以齐国跟奥地利人糟糕的关系,连政治接触都很少,别提会有什么正式的经济合作往来了,多半不可能帮他们在境内修建铁路。

  而脑子不太好使的波兰人很明显还没意识到铁路的巨大好处,况且以他们办事拖沓,以及为了一点小事便争论不休的政治体制,就是想要引进铁路怕也是困难重重,继而变得遥遥无期。

  汉诺威作为英格兰王国的共主联邦领地,简直就是乔治二世的私家财产,不太可能会从荷包里拿出一大笔钱以及施以大量政治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