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4章 “剁手党”的理想之地_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所不同的是,齐国采取的是轻重工业并举的发展模式,以政府强势主导为推动力,在不到八十年的时间,就逐步完成了轻工业和重工业两部门革新进步。

  总的来说,整个工业革命的过程,就是齐国工业化的过程。它以工业的机械化为主流,旁及农业的机械化和交通运输业的机械化。

  它之所以不像后世英国那般自发地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而可以利用轻工业投资少,周转快,利润大这些可观有利条件,积累大量工业资本,最后为重工业的发展创造厚实的经济基础。

  盖因,齐国缺的是人,而不是钱。

  在建国初期,齐国便陆续在汉洲大陆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矿,使得齐国手中握有“花不完的钱”。

  再加上,齐国通过两次汉荷战争,一举确立了齐国在南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从而可以肆意掠夺和压榨南洋诸岛上的土邦王公。

  无数的土人被强征为苦力,沦为齐国大大小小矿场的廉价“雇佣劳工”,土邦王公积累数百年的财富成为齐国经济发展的“润滑油”,无数肥沃的良田为齐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充足而稳定的农产品来源。

  更不消说,齐国还一头闯进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地区——印度境内,从而为齐国的工业制成品提供了一个极为庞大的消费市场。

  第一次齐印战争(又称齐莫战争),齐国重创莫卧儿帝国,彻底踹开了印度地区的半掩的大门,再无任何势力可以阻止齐国对印度殖民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使其成为齐国予取予求的超级“大血包”。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普遍应用,机器大工业在生产中开始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使齐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千百倍于往昔。

  从乾武八年(1650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齐国工人每个工作日的生产率平均提高了约三十倍。

  此前,制针工场里,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可以生产四千余枚扣针,工业革命后,利用专业的机器,一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高达五十万枚扣针。纺织品行业中,在新的织机未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棉花消费量从2.8亿公斤增加到13亿公斤,几乎消耗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棉花。

  工厂制度下的机器大生产,使得社会商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在增强了齐国对外竞争力的同时,也惠及了整个社会阶层。

  例如,乾武十年(1653年),一公斤棉纱价格为八角五分钱,到了永隆元年则只有八分钱。

  大规模机器工业,辅以流水线生产,这就使得齐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据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得以让他们排挤其他国家的商品,扩大了自己的销售。

  这也是齐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的底气和实力所在!

  倘若有外国人第一次来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