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野望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觉得自己整个人好像年轻了很多,仿佛又回到了当时骑马打天下的时候。

  羊毛贸易只要展开,就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也将极大削弱北元的势力。

  牧民们被困在草原上安心养羊、剪羊毛,羊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养的羊越多,代表着原本养马的那部分空间将会被挤压。

  到时候元人引以为傲的草原骑兵,都将受到重创。

  时间越久,对方实力便越弱。

  温水煮青蛙。

  将来时机一到,或许只需要一次大规模的北伐,就能彻底解决北边的草原隐患。

  朱元璋思忖着,就算自己如今年纪大了,他活着的时候做不到。

  可他儿子朱标在位的时候,就差不多能够将整个漠北草原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

  而后,再经过几代努力,便能将这些鞑子完全汉化。

  至此,为祸华夏王朝几千年的胡患,将在他大明朝彻底解决。

  而他朱元璋,将是开此次历史壮举的先河者。

  名垂青史!

  随着北方边境羊毛贸易开始实施,大量的羊毛从北平城运往各地的羊毛加工作坊。

  当然其中大部分则是运往了扬州、徐州、凤阳等容纳大量灾民的地方。

  谁也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

  因此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前,赶制出充足的御寒羊毛衣,将会有大量的灾民被冻死,到时候,之前的救灾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这是朝廷绝不愿意见到的场景。

  随着灾情彻底过去,有官员在早朝上提议,大明新立,急需人才,建议重开科举取士。

  朱元璋本就有此意,不过他并未立马答应,而是说此事再议。

  不过了解朱元璋秉性的大臣,都知道这件事可以说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一些人甚至已经在暗中,悄摸摸谋划起来。

  一场科举,背后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大。

  朱标则是直接跑到了扬州。

  如今他不知不觉间,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遇事不决,就去扬州。

  好在如今的扬州,不是以前那个“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风月之都。

  不然他太子的贤名,多少会受些影响。

  到了扬州后。

  朱标这次恰好碰到了王月悯,有些好奇,不过也没在意。

  这次王月悯是给扬州公立小学的孩子们送甜点来的。

  杨宪心里暗暗吐槽道,像她这样隔三差五就来送甜点,非得把这些孩子的牙齿给吃坏了不可。

  看来是得给自己这个合作伙伴找些新的事情做做,让她忙起来了。

  朱标朝王月悯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之后便是和杨宪一起回扬州府衙。

  二人先是闲聊了一会儿。

  聊了聊这些日子京城发生的一些趣事,比如前些日子,在大本堂他二弟,背书没背出来,被负责教书的李先生正打着手板呢,他和朱元璋在外面视察恰好见到了这一幕,气得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这老匹夫,怎么又打老子儿子了。”

  讲到这事,朱标仿佛又想起了当时的场景,脸上笑容差点又绷不住了。

  就这样,从教书,又顺理成章地聊到了科举。

  祝兄弟们中秋快乐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