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有马厩、马匹、饲料、水井等,还配有负责车辆、轨道维修和装卸人员。

  同时每个站点还需要配一个日常负责巡视车轨是否完好的哨兵。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这边轨道列车制造如火如荼进行。

  另一边,大明建国后第一次恩科,也终于要到来了。

  负责此次出题的人是太子朱标。

  对于要出什么考题,朱标十分纠结,经过前些日子杨宪的那一番教导后,他很清楚,想要选拔出真正实干之才,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从既定的四书五经里面选题,肯定要来点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方能考察出所选之人是否真的拥有经世致用之才学。

  经过这一两年时间与杨宪接触,尤其是之前亲身经历过那次救灾之后,朱标心中无比清楚只知道死读书的读书人,救不了大明。

  朱标不求再选出来一个杨宪。

  他只要求此次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拥有杨宪十之二三才干,他就心满意足了。

  按照之前杨宪给的科举改革规划,这第一届,选拔的是综合性人才。

  出的考题,是策论。

  之后便开始采用杨宪定下的“量才而用,专业取士”的原则,提前半年公布下一次恩科所要选拔的人才与考核的内容范围。

  因此此次恩科,作为科举改革的第一届,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标要通过这次科举向世人宣告,大明科举将迈入历史的新篇章。

  为子孙后代开辟一个更有实际作用的务实学风。

  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是杨卿的话,他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朱标不由得开始代入杨宪。

  于此同时他脑海中想起了杨宪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招什么样的人才。

  朱标灵光一闪,下笔如飞。

  出好考题后。

  朱标亲自带着考题,去太和殿面见朱元璋。

  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都是一个做事风格,那就是效率为先。

  “父皇,儿臣的考题已经出好了。”朱标走入殿中,躬身禀告道。

  “哦?拿给咱瞧瞧。”

  朱元璋眉头一挑。

  抬起头,放下了批阅奏折的右手。

  此次将太子朱标设为主考官,已经是破了先例,好在无论是他,还是朱标自身,在朝廷中威严都是独一份的。

  这才压下了其他所有声音。

  朱元璋也很好奇,朱标究竟会出一些什么样的考题。

  朱元璋接过朱标递过来的考题,认真看了起来,很快皱起了眉头。

  看着自己父皇的样子,说实话,朱标心里头还是有那么一丝忐忑的,因为当时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这才劝说朱元璋放弃四书五经的考核方式。因此对于朱元璋是否真的会接受这些考题,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只见朱元璋眉头慢慢舒展开来,最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哈哈笑道。

  “不愧是咱的好大儿,这次会试考题就按照你这个来吧。”

  朱标出的题目,和过去科举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可以想象,到时候科举题目一出,一定会有大量非议的声音。

  不过既然已经做好了科举改革的准备,那么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洪武大帝的魄力。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