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 一路向南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一路向南

  作为老师的刘伯温虽然收到了发车仪式观礼的请柬,可同样没来。

  而是让他的儿子刘琏替他过来。

  也许是有这么多大人物在场的缘故,刘琏在杨宪面前显得有些拘谨,杨宪不由想起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场景,当时因为久等杨宪不来,正是刘琏还主动出去找杨宪,正好碰到了因为落马嘎了,刚穿越夺舍的他。

  那时候双方还是很熟稔的,当时刘琏是浙东文官领袖刘伯温的儿子,而杨宪本人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翰林而已,而且还是刘伯温的学生。

  只是想不到短短两年时间,双方身份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也是因为杨宪的激励,刘琏才会跟着踏足官场。

  徐妙云则是全程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车厢里,两只眼睛看着外头,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京扬轨道列车,首次发车,一共四节车厢。

  其中最前排的首节车厢坐的都是前来观礼的大佬以及随行的官员。

  后面三节车厢则是装满了各式物资。

  反正要发车去京城,资源都已经花下去了,因此杨宪不准备浪费这一次运输机会。

  这一点王月悯倒是和他不谋而合。

  在指挥手底下工人将最后一箱甜品装上车后,王月悯身子从货车车厢里退了出来,拍了拍手,转过头的瞬间,正好对上了杨宪的视线。

  杨宪笑着和她比了个手势。

  王月悯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发梢,原来是黄色的杨花末缠在上头了。

  她伸手拿下来的瞬间。

  清风吹过。

  杨花随风而去。

  满头的青丝也跟着飞扬。

  杨宪愣了一下,然后朝着她招了招手,开口笑道:“王姑娘,要发车了。”

  通往京城的轨道上。

  六匹雄壮的战马,撒开蹄子沿着枕木车轨,朝着京城方向一路狂奔。

  玻璃制造真正在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实质性的突破是在康熙年间。

  明末清初进口的平板玻璃在我国出现,康熙年间,圆明园建筑才开始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间,紫禁城内也开始使用,至乾隆年间,玻璃窗才在宫中普遍应用。

  这些昂贵的舶来品,因为良好的的采光和围护性,取代了传统的糊窗纸,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立面外观。

  这个时间节点,显然还没有这项技术,杨宪也一直没有在这方面做出突破。

  由于没有办法安装玻璃,杨宪只能是在客车车厢原本窗户的两侧都安装了防护网。

  这样一来既透气,又能让乘客欣赏到列车外面的风景。

  同时还能保证乘客的安全。

  不过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有些麻烦了,到时候靠窗的那两排位置便只能弃用。

  杨宪心里想着,玻璃制造这块也是时候该开始动起来了。

  这些日子实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无法兼顾到位。

  真正让他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力有时穷尽,在有系统帮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