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9章 所谓倭乱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抵抗,史称倭寇。有意思的是朝廷里头的大臣们,他们非但不骂那些非法武装,反而谴责按祖制办事的朱桓,说什么寇自朱桓始。这说明他们看的是明明白白呀。

  可以说,整个嘉靖年间的所谓倭乱,其实本质上就是嘉靖帝和这些江浙财阀的博弈。

  嘉靖帝派出朱桓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去东南沿海地区,直接掀桌子的。

  朱桓办案极其严酷,但凡参与走私的渔民、商人,一律按通倭罪论处。

  嘉靖皇帝本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伱们这些江浙财阀既然不让朕吃这一口肉。

  很好,那大家都别吃了。

  祖宗家法是吧?

  行,那就贯彻执行!

  犯法的该抄家的抄家,该杀头的杀头!

  只可惜,嘉靖最后还是失败了。

  因为他即便是天子,也仅仅只是一个人而已。

  他要对抗的是整个利益集团,是江浙财阀,是朝廷的文官集团。

  总不能把这些人全都砍了吧。

  洪武自然有这个魄力。

  最多再算一个永乐。

  再往后,明朝这么多皇帝,几乎没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嘉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隆庆登基,双方各退一步,朝廷开放一个叫月港的沿海港口,允许民间贸易。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都不多开几个港口,不能够多开,多开就没走私没暴利了。而一个港口吞吐量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剩下的贸易量就只能走私了。

  开一个,江浙财阀吃肉朝廷喝点汤。就这样倭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说没就没了。自从开海之后,77年内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3.3亿两约占世界三分之一。按照当时平均10%的税率,77年要收3300万两,每年海关税应该43万两,可实际只有6.9万两。要知道3.3亿只是净流入,3300万两只是他流入一次的税。这3.3亿到底流入流出多少回,只有天知道。其中奥妙不言而喻啊。

  杨宪自然不能直接和朱标讲后世历史,可单单只是顺着这个逻辑,往后推演,将大明因为海禁这个国策祖制造成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局面,和朱标一分析。

  朱标本就聪慧,自然能够听出杨宪所说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他仔细一细想,杨宪所说的这些情况,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

  朱标听完后,不知不觉,后背都已被冷汗浸湿。

  另一头,小渔村。

  侦察兵出身的老赵观察力很敏锐,他警觉到四周的渔民在监视着他,明白自己有可能已经暴露身份。

  不过他脸上不露出分毫,一边笑着和眼前的渔民继续聊着收购鱼获的事情,然后忽然话锋一转,开口道:“兄弟,有些尿急,不知道茅厕怎么走?”

  眼前这个渔民和他指了一个方向。

  “谢谢兄弟,你这些鱼我都要了,定金我先付了,你可不要再卖给其他人了,我方便完了,就过来付尾款。”老赵说着从怀中掏出几个铜钱,递了过去,然后面色不变,按照渔民所讲的方向走去。

  这些渔民没注意的是,老赵在走到道路尽头后,身形一闪,身影便随之消失。

  过了片刻,收到雷老大命令的几个小喽啰走了过来。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