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秋收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其中大部分都是扬州本地的师傅,当然也有附近州府找过来的。

  除了糕点师傅外,各行各业,杨宪都养了一批人。

  给的待遇比其他家要好上太多,根本不担心走人。

  现在手里有钱了,就是大气。

  很多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

  朱慡、王月悯他们则是在城内的客栈住了下来,如今正好也有了名正言顺逗留的理由,要知道他们来扬州真正的目的可还没有完成。

  这几天王月悯闲着无事就会往北城外跑,朱慡也时常会去。

  第一天来扬州时,见到的那片金色稻海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震撼。

  而绝大多数时间,杨宪同样在北城门外的稻田。

  因为他也很想知道系统出品的改良过后的杂交水稻,最后的成品究竟如何。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现代那样发达的农作体系,单是化肥一项就输了很多。

  “杨大人,杨大人......”

  结束完视察工作,杨宪正准备往回走,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几声喊叫。

  杨宪微微转头,只见一群男女老幼拖家带口地赶了过来,看见杨宪,便是跪下一顿猛地磕头。

  “你们这是干什么?”杨宪见状,就要伸手去扶起那些老人孩子。

  只是对方很坚决,根本不肯起身。

  就在那一个劲磕头谢恩。

  而这一幕,恰好落在了远处朱慡和王月悯眼中,二人心中立马升起了兴趣,想要上前去一探究竟时,耳边突然响起了一道声音。

  “这就是杨大人一开始说的,要把新扬州建在百姓的心上,他如今果然做到了。”

  朱慡二人闻言转身,他们认出了说话之人是扬州主簿鲁明义,此刻鲁明义正看着远处这幅画面,一边感动地伸手去抹眼角的泪水。

  另一边。

  “好了,有什么事起来再说。”杨宪无奈道。

  这群人又是磕了一阵后,这才有人抬头开始说明原因。

  原来这些人都是当初被杨宪暴力拔掉稻苗的农户,有的人当时甚至还对杨宪心生过怨怼。

  而如今所有人心里对杨宪有的只有感激。

  庆幸当初杨宪这么做了。

  要不然他们将会后悔死。

  要知道新稻种亩产量可是达到了整整1500斤!!!

  1500斤代表着什么,他们这些一辈子与农田打交道的农民,再清楚不过。

  往年就算丰年,他们水稻亩产最多也不过300斤。

  如今直接翻了五倍!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越发心生愧疚,越发觉得自己不是人。

  这种小事,杨宪早就已经不记得了。

  对于杨宪来说是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尤其是刚刚不久前经历过逃荒的扬州百姓们。

  别说一亩地多了1200斤粮食,就算是多了12斤,也能够多救活多少人。

  当时在逃荒时,很多人就为了一口吃的,甚至直接食用人菜。

  他们这批人自发性组织,带着全家老小,一起跪在杨宪身前。

  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情。

  在他们心中,杨宪就是再生父母。

  远处走过来的,朱慡、王月悯几人,正好听到了农户向杨宪汇报自己的稻田亩产量。

  他们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