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小鸡仔啊。

  被分配达到养鸭场,以及猪舍的养殖工人们反应也都是大同小异。

  先抛去规模不谈。

  古代传统养殖方法是基于自然环境和经验传承,养殖场所一般都在户外,完全依赖于天然的气候条件和地域特点。

  这种方式有极大可能会受到季节变化、气候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眼下这套由杨宪设计,刘链去落地实施的现代养殖技术,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它采取的是封闭式养殖。完全可以通过温度、湿度控制设备等手段来调整养殖环境。

  这样一来,即便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养殖业也仍然可以正常进行,从而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比如,如果是在夏天高温暴晒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杨宪设计的简单空调进行控制温度,防止养殖的鸡鸭猪,因为过热而出现死亡的情形。

  然后就是效率问题。

  现代化养殖,首先充分利用场所,将养殖密度做到了最大化。

  在杨宪的设计里,不说猪,就连每一只坤坤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一个小家。

  接着便是喂养的时候,集中喂养,能够减少粮食的浪费。

  杨宪给的三种饲料配方,都是经过系统优化的,可以说是最适合这三种动物吃的食物。

  而且原材料也都不难获取,成本也不高。

  唯一困难的点,就是养殖行业员工是真的辛苦,尤其是养猪。

  好在大明百姓吃苦耐劳。

  再加上明记的高薪酬,再辛苦的活,前来报名准备进猪场的人也都源源不断。

  猪场的工资,要比养鸡、养鸭两个厂高出一倍。

  为了能够更好运输,杨宪以扬州知府的身份出面,连同朝廷列车局,还有纺织厂所在的江宁,以及养殖场所在的青田,两地衙门官员,做了一次四方沟通会晤。

  四个衙门一起出钱、出人,修一条连通三地的轨道列车的木轨。

  日后轨道列车运行后,赚取的银钱,刨去日常维护费用后,四方衙门按投资比例进行均分。

  要知道如今的扬州,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大明的经济中心。

  能够修建一条轨道列车与之直接连通,无论是对于青田还是江宁,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当地衙门的主政官员没有理由会拒绝。

  轨道修通之后,就能够快速发展当地经济,到时候做出政绩来,升官就有希望了。

  期间轨道所经过的各地州府,如果要设立停靠站点的话,都需要参与投资。

  不愿意出钱的也没有关系,扬州这边可以全部帮他们出了,当然这样一来日后的使用权也全都归属扬州这边。

  这件事情,几乎是当时刘伯温父子前脚离开扬州,后脚杨宪便已经开始落实。

  不然等到养殖场的鸡鸭猪这些养大了,进行买卖的时候,会有不小的麻烦。

  青田不比江宁是大城市,即便没有这条轨道,对于纺织厂来说,会有一些影响,但不大。

  青田就完全不同了,地处偏僻,没有任何交通基础。

  而且这些鸡鸭猪,又不像布匹一样是死物,只要仓库够大,放多久都行。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