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靠着魏武卒,吴起不仅攻下函谷关,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其中阴晋之战,就是那场最为著名的以五万大破五十万的战役。

  只是正如之前所说的一样,魏武卒的选拔极其严苛。

  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先不提要选拔出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有多难。

  同时魏武卒成本也太高了,国力、物力损失巨大,元气大伤,尤其是精锐的魏武卒的损失,是短期难以恢复的。

  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形成战斗力的魏武卒真正的灵魂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作战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无法通过硬性弥补。

  训练、培养的周期很长。

  导致魏武卒的神话无法被重现。

  而到了宋朝,就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开国之初,宋朝募兵还算有些门坎。

  可没过多久,宋朝统治者之中的一些大聪明,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绝妙策略。

  那就是每到灾年的时候,就把所有青壮力全部都招募为兵。

  统治者认为,这样一来,灾民里就只剩下老弱了,就不可能揭竿反抗。

  至此以后,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成为了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用来专门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

  此外,健壮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正是这种骚操作,导致怂宋士兵数量虽然多,可战斗力却低的一塌糊涂。

  别说周围各种环伺的强大外敌了,就连国内的农民起义军、纯纯草台班子拉起来的部队的战斗力都不如。

  杨宪知道募兵制的演变,自然也知道朱标在担心什么。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笑道:“我们采用的既不是府兵制,也不是卫所世兵制,更不是单纯的募兵制。”

  “咱们大明接下来要走的是一条全新的兵役制度,是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全新的新型兵役制。”

  对于朱标来说,又是两个全新的名词。

  “义务兵役制?志愿兵役制?”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咱们朝廷可以规定,但凡是大明在籍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都要义务强制去大营里接受为期1到2年的军事训练,这便是视为义务兵,义务兵朝廷照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