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十一年,德庆侯廖永忠因谋反罪,全家赐死。

  这是大明建国后,死的第二个开国功臣。

  而且还是在同一年。

  一时间,风声鹤唳,淮西武将们人人自危。

  朱元璋也借着这机会,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这些淮西勋将们手中收回兵权。

  口中喊着知道更多内幕的廖俊军,还被关在锦衣卫的大牢里。

  在这个时候,但凡有人敢说一声不字。

  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从结果来看,这场兵变对大明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而且让矛盾爆发出来,远比将矛盾强行按下去要好得多。

  存在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矛盾,让矛盾越积越深。

  就像是两口子有矛盾,很多时候吵一架,把话说开了,疙瘩反而解开了。

  如果每次面对矛盾,都不处理,不断积累,直至真正爆发的那一刻,事情将完全不可收拾。

  这一次动乱仅仅只是发生在京师右掖军,已经属于大幸。

  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蓝玉他们并不是真心要谋反的原故,不然真的全国各地开花的话,一时间还真不好处理。即便镇压了叛乱,可这些年好不容易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又要受到战火摧残,这显然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

  朱标这一边,开始利用报纸这一载体给这些洪武老兵唱赞歌,宣扬洪武老兵为国奉献的精神,同时介绍洪武勋章代表的荣耀。

  这些年一直跟在杨宪身旁,朱标如今早已明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能够熟练运用。

  身在扬州的杨宪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给军人以最高的尊重,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应该做的事情。

  杨宪放下手中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决定给朱标再添一把火。

  他让手底下人,编了一个个描述大明开国,这些老兵们如何牺牲流血,无私奉献的话本。

  然后再交由全国各地酒楼茶肆的说书人进行宣传。

  这一支说书人队伍,杨宪养了很久了,就是为了日后有需要的时候,打宣传战用的。

  当初接收沈家酒楼产业,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这个服务。

  洪武十一年,秋。

  大明的第一科征兵,终于正式在天下各郡县拉开了帷幕。

  扬州。

  瘦西湖畔,一个庄严巍峨的军区大院前已然挤满了人,外面还有更多的人在往这个方向涌来。

  天空飘着细细的秋雨。

  两个人撑着雨伞,并肩而立。

  要知道自古以来,扬州一直就被称为烟花之地。

  古人用“烟花”来形容柳如烟、花似锦的春景,烟花三月下扬州,为的就是买春。

  繁华,可却散发着靡靡之气。

  可在杨宪这些年的治理下,扬州却完全脱胎换骨了一般。

  冰冷的秋雨下。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挨着人,伞挨着伞的场景。

  这些人今天来此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