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解,那么我们朝廷也就不要做事了。”

  这就是洪武帝的魄力。

  “知道了,我马上去办。”朱标开口道。

  相国府。

  “相国大人,计策已经顺利实施了,怎么下官见你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胡惟庸开口问道。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在胡惟庸看来,杨宪要不了几个月就要倒了。

  要知道赈灾不力可是大罪,轻则脑袋落地,重则流放。

  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要是各地再出一些暴动的话,民怨四起,总要找人出来抗这个罪责。

  难不成,皇帝陛下自己站出来,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吗?

  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洪武帝!

  在胡惟庸看来,只要赈灾失败,即便杨宪到最后能够侥幸活下来,日后政治前途算是彻底毁了。

  等李善长、刘伯温这批人退下来后,这满朝文武,还有谁有资格与他胡惟庸竞争?

  胡惟庸此时甚至已经开始畅想自己日后入主中书省的日子了,全然没察觉到李善长神色。

  “太子殿下对此事的态度”李善长欲言又止。

  “有什么不对吗?”

  胡惟庸开口道:“太子殿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海外稻种无法繁育之事,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吧。”

  “是啊,如果不知道此事,换做任何人都会是这个反应。”李善长长叹一声,接着开口道。“可惟庸啊,你难道没发觉当时在大殿上,有一个人和众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吗?”

  听了李善长的话,胡惟庸这才警醒。

  他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只觉后背一阵发凉,脑子立马清醒过来。

  “相,相国是说陛下?!”

  “没错,正如你方才所言,如果事先不知道海外稻种无法繁育之事,陛下没有道理对你的提议,考虑这么久吧。他杨宪就是最佳人选。”李善长开口道。

  “可陛下要是知道此事,那么太子殿下没道理不知道啊,那么他”胡惟庸只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李善长沉声道:“这也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要么此事,陛下连太子殿下也没有告知。要么就是太子殿下有了新的解决灾情的方法,当时才会如此自信替杨宪将此事给应承下来。”

  上面这两种情况,在胡惟庸看来可能性都太低了。

  满朝文武谁都知道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

  太子参政,朱标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权柄最大的太子了,朱元璋如果知道此事没理由瞒着他才是。

  至于李善长讲的第二种可能,在胡惟庸看来更是天方夜谭,要是灾情真有这么容易解决,满朝文武还用得着如此苦恼吗。除非他杨宪能够凭空变出粮食了。

  因此胡惟庸宁可相信第三种可能。

  他看着李善长,开口道:“相国大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一切都只是我们想多了。其实陛下和太子事先都不知道此事,陛下之所以考虑这么久,完全是出于赈灾之事兹事体大,需要慎重考虑。”

  李善长看了信心满满的胡惟庸一眼,叹了一声。

  “但愿如此吧。”

  话虽如此说,可以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大半辈子的经验来看,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