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檀州这地方,你说它是京城吧,那确实也是。

  但其实离京航大学已经有小一百公里了。

  哪怕在二十多年后,这里都算是一片还没被彻底开发过的地方。

  这种距离,常浩南和孟震远肯定不可能晚上折腾回去,第二天早上再过来。

  所以俩人就这么在测控中心将就了一宿。

  航天系统的同志们忙起来也是不分黑白,所以这地方别的东西没有,但空房间折叠床之类的东西倒是不缺。

  本来打算是第二天就可以收工,然后回去等现地勘探的结果,

  但这一次数据提取所用的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常浩南的预期。

  一直到第三天凌晨的时候,概念分解才将将结束。

  这说明那张图里面所蕴藏的“有用”信息,要远比他之前预期的更多。

  好在这个算法目前还处在初级状态,所以到这就算是完事了。

  后面的特征识别和选择,因为还没进行过数据校核,所以没法靠计算机来做——

  跟之前在雷达领域的应用类似,算法只能提取出有特定差别的信号特征。

  至于每个特征具体对应的结果是什么。

  那至少在一开始需要人去标定。

  在标定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才能做到单靠识别信号的特征做出判断。

  类似声呐通过声纹信息判断目标潜艇的型号那样。

  常浩南几人回到测控中心大厅,站在屏幕前面,抬头看着经过流形学习算法降维处理之后的遥感数据谱图。

  李年恒之前发现的异常情况,在这张图上存在着不止一处。

  所以应该不是偶发性的bug。

  但又不是到处都有。

  所以也不像是单纯的噪声干扰。

  “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这些奇怪的数据,具体是哪个传感器捕捉到的。”

  常浩南首先打破了沉默:

  “看起来,在过去,这些数据应该是被直接当做干扰给屏蔽掉了,但在使用了新的特征提取方式之后,就暴露了出来。”

  李年恒点点头,显然非常赞同这个意见。

  于是,他找来了负责星载探测系统设计的副总工程师,叶间培——

  虽然探测器本身不完全是国产的,但整個卫星的总体设计完全由华夏完成。

  所以一切尚处在掌控当中。

  “只有原始数据恐怕不够。”

  在听过李年恒对情况的描述之后,叶间培思索片刻,然后谨慎地表态道:

  “最好是能有整个遥感数据提取过程的日志,这样逆推起来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我们之前是在02号服务器上进行的提取运算,运行日志应该还保存在上面。”

  常浩南回答道:

  “其中一部分降维过程哪怕对于我来说也属于黑盒,但如果只是进行溯源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叶间培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带着自己手下的两名技术人员快步走向服务器机房。

  “看来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