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士子豪迈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冷气!

  小兄弟,我就是让你夸赞几句。但没让你这么用力啊!

  你老师谁啊?这么牛批!百世流芳都敢断言。

  这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张瑞乃问道:“不知尊师名讳?”

  “吾师乃陈留名士,姓边,讳让,字文礼。”

  边让?

  这可是天下名士。

  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刺,以求结交。

  但这些风采皆不足为道。其活一世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为了死亡时那最惊艳绽放的一幕。

  其一生大概可以写一本书,叫做“我死后超凶!”

  天下大乱后,边让抛弃九江太守的官位,逃回故乡陈留。

  曹操占领兖州后,边让仗着自己的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

  于是被曹操下令地方有司官吏就地格杀!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刚刚在徐州屠杀了数十万的百姓,天下人却不觉有异,仍然认为他是英雄。

  再多杀区区一人,曹操完全未放在心上。

  结果杀了数十万平民百姓没有引起天下人厌恶,却只因杀了名士边让,导致整个兖州士族怨愤!

  全兖州举州皆反,叛从吕布。

  曹操麾下只剩夏侯惇、荀彧、程昱死守住的三个县城。

  边让以自己身死,让曹操终于品尝到滥杀的恶果,处于众叛亲离的惨境。

  袁绍讨伐曹操,檄文中的一条重罪便是曹操无故杀害名士边让。

  师从这种大儒的弟子,恐怕也不是寻常人,张瑞便开口问道:“不知足下名讳?”

  当面的士子回道:“在下河内郡脩武县学子,杨俊,字季才。”

  随后其一指左侧士子,说道:“此乃某同县乡人,张范字公仪。其祖父为故司徒张公讳歆。”

  又一指右侧士子说道:“此乃河内温县人,司马芝,字子华。”

  杨俊这个名字……真的是从古至今,都流行常见的组合。

  后世自己就有三四个同学叫杨俊。

  虽说这个名字平凡,但杨俊这个人可是一点都不平凡!

  其人与裴潜并传。

  陈寿给出的评价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干,皆一世之美士也。”

  一世之美士。

  想想赵俨、裴潜都是怎样的风云人物,便可知晓杨俊之才干。

  张范则是与邴原齐名。每当曹操出外征战,便会留张范及邴原留在本地,与曹丕一同守卫邺城。并嘱咐曹丕:“若有所举动必须向这两个人咨询。”

  最后的司马芝则最是张瑞最欣赏的那种人才。既廉且贤。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无论才干还是清廉,没有任何一任河南尹能与司马芝相提并论。

  出身司马家的司马芝并不是家族嫡系,与司马八达更是毫无瓜葛。而是旁系后裔。声名不显,并不如司马朗出名。

  但杨俊却认为司马芝在治理天下的才能远在司马朗之上。

  后来果然如此。

  历史上司马芝的施政方针与张瑞理念极为契合。

  其打击豪强隐匿户籍,重视农业发展,又执法公正严明。甚至魏国曹洪的奶妈因为淫祀被捕,魏国当朝太后卞太后求情都不允。

  科考的出现,对司马芝这种无缘被举荐孝廉、茂才的世族旁系子弟而言,实乃天下第一仁政。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