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分两路_大明正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本不能起到打击日益严重的边患作用,反而极容易将一支精锐葬送到关外。可皇帝急于争回面子,根本听不得底下群臣劝谏,大军需要调去南征是吧,那就派一支不大的队伍悄悄出关,多少斩些人头回来也算出了胸中一口恶气,这种孩童想法让许多大臣哭笑不得,同时也对这位意气用事的年轻皇帝有了新的认识。

  府军前卫这支五千人的骑兵队伍是皇上亲自带过的,又称天子幼军。在其出发后不久,这位年青皇帝就下旨令各镇整顿兵马,以便随时接应救援这支天子亲军。罗亨信不敢怠慢,在大同宣府遴选精兵,以便随时能够出关。就这皇帝还不放心,怕各地将领虚应其事,将新上任的兵部右侍郎于谦派到他这里来了。

  “看来皇上是要让老臣我打头阵啊!”罗亨信心中暗叹,于谦一到,他二话不说,便领军出关。他没期望能够真的接应上这支天子幼军,大明朝的北方边境从辽东一直绵延到甘肃,几达万里,五千人马撒在这瀚海一般的草原上就如同一条微不足道的小鱼,谁知道它会游到哪里?

  可巧的是,这条伤痕累累、命悬一线的小鱼竟真的让他给碰上了。使得他欣喜之余,心里又涌现一丝难言的忐忑。他并不惧怕与蒙古骑兵交战,正统三年的时候,他自昌宁出兵,在独石口击败鞑靼部的阿台王子,擒都达鲁花赤朵儿忽等二十七名,以功升秩一等,并赏赐金帛。可这次不同,自己带兵出塞数百里,失去了后方依托,战场情

  势变得有些飘忽不定起来。

  数万匹战马的马蹄踏在下过雪的草地上,发出“嚓嚓——”的声响。所有将士的脸上都是一片肃然,凝目看向前方。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罗亨信吟起了宋时名臣王正功的这首诗,“两军骤遇,凭士气也可堪一战呢!”罗亨信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些。

  杨牧云和林媚儿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令杨牧云意想不到的是,大同兵的前锋领兵将领居然是石亨和石彪叔侄俩。两人头戴凤翅盔,身穿银色山文甲,骑在两匹高头大马上,显得异常威武。

  “石将军,小石将军......”杨牧云不好视而不见,便向这叔侄俩抱拳行了个军礼。

  “哟,这不是杨大人么?”石彪向他挤挤眼睛,“你不在兵部任职么,怎么跑到我大同军中了?”

  “卑职现在府军前卫中任职,”杨牧云神色淡定的说道:“见过威远卫指挥佥事石大人。”

  “没想到杨大人还记得我官阶,”石彪咧嘴一笑,“府军前卫可是天子幼军,不知杨大人在军中任何职位?”

  “惭愧,卑职只是一总旗。”杨牧云说这话时神色不变。

  “总旗?”石彪瞪大了眼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