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节面见元首_梦回二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高层们基本上云集在柏林,希特勒就借这个机会,带着他的军政心腹们接见中日特使,让心腹们一起做决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最终获得一个大部分人都赞同的决定,同时也压制住少部分人的反对声音,并且希特勒是同时接见中日特使,他的如此匠心独运的安排也是有着特殊含义的。

  究竟是放弃中国、联盟日本还是继续维持跟中国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德国高层内部同样是争论不休,虽然大部分的高层都赞同放弃中国、联盟日本,但反对声音还是很强烈的。另外,希特勒也颇为头疼,因为中日两国都在竭尽全力地争取德国的支持,今天是中国特使登门,明天是日本特使拜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前赴后继、没完没了,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因此,希特勒索性同时接见中日特使,把这个尖锐的问题直接拿到三国台面上,让中日两国特使展开面对面的交锋。这么多将帅在场,也是一起见证。

  蒋纬国三人走进贵宾室,希特勒立刻露出了一个礼貌性的微笑,其余的德国高层基本上都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但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也同时露出了一个微笑,因为勃洛姆堡元帅正是德国高层里的头号“亲华派”,因为他的力挺,所以德国高层里的“亲华派”实力一直是不容小觑的;除了勃洛姆堡元帅,塞克特上将也是一位重量级的“亲华派”。

  这位塞克特上将是当之无愧的“二战德军的缔造者”、“二战德国陆军之父”,正是因为他的呕心沥血,曾被《凡尔赛条约》所肢解的德国陆军才会得到重新崛起的基础。《凡尔赛条约》限定德国陆军总人数不能超过十万,这位塞克特上将不动声色地韬光养晦,他把十万德国陆军士兵全部训练成了精锐而优秀的军官,把每一个军人都训练成了可独挡一面、指挥部队进攻的骨干和未来的统帅,从而保存了德国陆军的火种,所以,希特勒后来滚雪球似的大肆扩军丝毫没有影响到德国军队的整体战斗素质和战斗力。在中国,塞克特上将是第三批来华德国军事顾问团总团长(此时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团是第四批,总团长是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中将),在中国军界里,他的地位和权威仅次于蒋介石本人,毫不夸张地说,国军的德械师和中央教导师就是他一手培训出来的。

  这位德国老将军是一位毫无疑问的军神级军人。塞克特上将发须花白、目露精光,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神色间颇有病容,他此时的健康状况已经不甚乐观,但希特勒还是特地把他请来,因为他是德国军方高层里最了解中国军队和中国的人,所以,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蒋纬国三人进来时,大岛浩、松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