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6章 胡俗汉俗_终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滚出去。”

  “别闹,我和你说笑的。”

  “姓林的,我告诉你,我覃淑自有半条街的嫁妆,不靠你也能活。”

  “我不是这意……”

  “我看你是在蒙虏那边待久了,真个儿将我当成你花聘礼买回来的财产,想聘几个就聘几个。等你死了,是否还要将我继给你叔伯兄弟?”

  “言重了,你这婆娘言重了,不是,夫人你听我说……”

  “滚!”

  林子才被推出来,“嘭”的一声响,屋门已被关了起来……

  与许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在如今的大宋,其实妇人地位颇高,不仅有继承家产的权力、有改嫁的自由,嫁妆是她们的个人财产,还能提出和离。

  林子虽说是堂堂军情司指挥使,却也是真怕触怒了妻子,只好到书房窝了一夜,次日一大早便老老实实到覃氏面前认错……

  “我昨日话还没说完不是,秦王也没答应我,还将我狠狠骂了一通。”

  “该。”

  “好了,莫气了。姑父可还在长安?今日去看看他。”

  “便知你要去,早让人上门说过,走吧,姑父在等你……”

  杨起莘今日正在见一个同年。

  得益于当年吴潜的安排,兴昌四年丙辰科的进士在秦王治下的还是多的。

  “君直竟然注意到了此事……不错,这几年我也发现了,反而是在蒙虏治下多有人推崇程朱理学。”

  “莘老兄以为原由为何?”莘老是杨起莘的字。

  “此事我曾与秦王有过谈论,试想,若有汉人女子嫁一蒙古人,她丈夫死后,要被丈夫的兄弟或儿子收继,她可愿意?”

  “唉。”

  坐在厅中的中年官员谢枋得长叹了一口气,道:“我在陇西任官时便判过好几桩这样的案子。”

  杨起莘问道:“君直自是判女方不必被收继,还可带着儿子改嫁?”

  他理了理袖子,又补充道:“对了,还可带走丈夫的一半财产。”

  “莘老兄想得简单了,风俗不同啊,从蒙虏治下归正而来的这些人自有其风俗。若照大宋律例判决,陇西早便出大乱子了。”

  “那是?”

  “不改嫁。”

  “朱熹尚且说过,‘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杨起莘皱了皱眉,摇头叹道:“未曾想,因胡风胡俗,反而更推崇守节。”

  “是啊,我亦以为,此绝非长久之计。”谢枋得皱着眉头,道:“汉女不愿被收继,夫家不愿放人。也唯有让她们守节,在夫家养育儿子,方勉强算是两全其美。”

  “两全其美?”杨起莘喃喃着这四个字,想到这些女人留在夫家守节,背地里又遭到了怎么样的厄运,恨不能马上写些折子。

  但,他已经辞官很久了。

  免不了又骂了李瑕几句。

  “说来可笑,秦王那人,呵,他以为是我们这些读书人都推崇程、朱之理学,以为是我们要妇女守节、裹脚……”

  “秦王毕竟是武人出身,不读书,容易有误解。”

  两个同年才聊到这里,有小厮进来附耳对杨起莘道:“阿郎,姑爷来了。”

  谢枋得知是又有客来拜会,起身道:“莘老兄,那我这便告辞了。”

  “我得罪了秦王,也只有君直愿意来看我。”

  “言重了,告辞……”

  杨起莘送了客,重新坐回厅上,端坐着。

  他其实还有济世经民之心,而秦王既然已回长安,那也到了该起复的时候。

  不一会儿,林子便走了进来。

  林子已听妻子说过,这个姑父是有起复之心的。

  李瑕也与他提过,需要给杨老探花一个台阶下,天下纷乱,正是用人之际。

  “姑父,我随王上回来了。”

  “坐吧,看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怎么好剪了头发……”

  “西域那边人喜欢喇嘛,这样行事方便些。”

  “西域、西域,事到如今,局势成了这般,秦王可后悔了?”

  林子一愣,讶道:“后悔?”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这西域之行,三方会盟,大获成功,有何好后悔的。

  “你还不知吗?”杨起莘指了指南面,道:“你为秦王耳目,难道不知……不知那边有可能与蒙元结盟吗?!”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