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8章 改规划?_官网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项目所在地,最重要一点就是未来二桥和三桥的建设,那是工业园的基础,改不得!区委领导一直在诉苦,邓某人却学起了徐庶,一言不。

  董区长咳嗽一声,示意服务生给邓科长倒上酒,举杯示意:“小邓组长,身为二轻系统企业改制督察小组组长,二轻工业园规划小组组长,是不是给一点建议?”

  “我敬区长!”邓某人站起身双手擎杯,先行喝尽杯中酒,才回答,“镇上那些宅院还是要征,未来的生活区和商业区都在那里。也许可以缓一缓,征地程序稍稍变动一下,先征耕地,让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做起来。”

  什么馊主意!所有人都瞧不起邓某人,眼下征地已经是天大难题,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再想征地需要多大代价?就连另外一桌的一科同仁,都感觉丢人,没想到一向精明的科长,居然想出如此垃圾的主意!

  心中鄙夷小邓组长脑子愚笨,有人甚至脸上露出轻蔑之色,彭丽辉打个哈哈:“既然说了,不妨按照邓组长设计的路线图走下去,车到山前必有路么,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也许,投资期限长,有些人资金成本过高,承受不了的会自行退出!”邓某人似乎很得意自己的建议,“当然,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抓紧,大堤修建同样要抓紧。黄书记一再指示,大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关系到工业园区的未来,工程质量一定要严控,坚决不能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

  还是缺乏地方工作经验呐!江北区的几位领导都有点瞧不起小邓组长,遇到难题就躲,谈征地问题居然拐到什么豆腐渣工程!石秋科和金逸相视一眼,彼此都看到心中的疑惑。

  不过大堤的事情还真是刻不容缓,松江在江湾镇拐出一个胳膊肘子弯,小镇就建在江湾最里端。第一代拓荒者把居住地选择在这里,就是和江滨市隔江相望,而且冲积平原上耕地格外肥沃。

  江湾镇的农民之所以很少走出去,就是因为粮食产量高,这里的玉米都铁别好吃。沿镇子周围的水田,更是直接浇灌松江水,种出来的水稻远近闻名,成为江滨市大米的招牌。

  历史上江湾镇有四次作为泄洪区,其中一次是在小鬼子统治时代,建国后的三次,农民都及时得到补偿。最近一次在1988年,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当时水患没有达到泄洪的最低标准。

  只是由于江南的大堤,是红色年代大跃进时候留下的根基,后来每年修修补补,基础不牢很难达到最好效果。1992年的时候,大堤彻底翻修一次,而市区的护城堤也随着市政建设,逐渐加高。

  在督察一科同仁的眼中,邓某人绝对不是胆小怕事的,就凭敢和吕家五虎叫板,小邓组长足够嚣张。今天邓组长似乎不在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谈起征地问题顾左右而言他,这可不是小邓科长的风格。

  董飞似乎放轻松不少,一个武勇之辈罢了,能掀起多大风浪:“来来来,小邓组长和各位同志来江北区做客,是江北区的荣幸,我敬几位一杯!说起市委督查室督察一科,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今天和各位共饮,缘分呐!”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