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四章 秘密试飞(二)_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显然,华夏航空工业在飞翼轰炸机的设计研制速度上要比美国人快得,这当然是由于有雷霆这个未来的航空专家在的缘故!中央航空研究院是直接制造原型机,而诺斯罗谱公司还在用小型的验证机来试验。

  诺斯罗谱公司的4架n-9m验证机后来分别被称为n-9m-1、n-9m-2、n-9m-a和n-9m--9m最初安装两台29马力的门纳斯克c65-4六缸气冷发动机,通过带液力耦合器的加长轴驱动两副两叶推进式螺旋桨。-9m--9m可搭载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乘客,都坐在单块气泡式座舱盖之下。该机安装有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9m在设计中获得的经验被xb-35所借鉴。

  不过即使是验证机,试飞过程也是非常不顺利。这都是由于飞翼式飞机的飞行控制稳定性不足造成的。翼龙轰炸机和美国诺斯罗谱的飞翼验证机不一样,它不但借鉴了美国后来的b2轰炸机外形设计,采用了型翼,也使用了更先进的双开裂襟翼构型,在飞行控制稳定性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计算机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但是也足够让翼龙轰炸机自由飞翔在高空并正常起降了。

  事实上,美国诺斯罗谱公司n-9m验证机和xb-35验证机失败的原因,还不止是因为飞翼式的气动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xb-35复杂的同轴对转螺旋桨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不得不停飞改装。到了194年中期,安装活塞发动机的b-35已严重过时,该项目注定要被终结。螺旋桨轰炸机在喷气时代的速度太慢,而且在当时还不能解决飞翼的飞行稳定性问题,b-35并不能作为良好的轰炸或照相平台使用。

  不止是华夏和美国在搞飞翼轰炸机,远在欧洲的德国也在搞这种具有其他气动布局轰炸机无可比拟优势的轰炸机。1942年9月中旬,阿拉多公司在其位于兰茨霍特西里西亚的工厂自行成立了以洛特博士为首的博士“远程高速飞翼项目”小组,成员包括阿拉多助理设计师卡森博士、莱曼博士等人。而到了1944年初,败象已呈的军事形势迫使帝国航空部对任何可能直接攻击美利坚合众国本土的项目变的热情高涨起来一种十足的赌徒心理,于是在一次专门的会议上,受到邀请的阿拉多公司下达命令,要求该公司为德国空军提供一种以喷气引擎为动力、具备洲际续航能力的飞翼轰炸机,具体来说就是载弹量4千克,航程5千米,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从战后获得的资料来看,阿拉多公司对e。555项目(既此前的远程高速飞翼项目)考虑了多大15种以上不同设计、不同用途的方案,其中包括有人驾驶战略轰炸型号、无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