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九章 宋鸿军也有心路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企业,自然也有民营跟外资企业不具有的特殊跟方便之处。

  沈淮又跟宋鸿军接着聊香港方面的融投资情况。

  三月上旬,宋鸿军就身当主力,亲自力邀十多名香港投资商到梅溪考察。沈淮当时正赶着要去伯明翰,没能亲自参与接待。

  沈淮在英国转辗了一个多月,才把境内的事务暂时处理完毕,期间有跟宋鸿军通电话,但都没有详细的长谈。

  招商活动是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大多数投资商都不会在初次考察之后就当即拍板,大多数都需要一个权衡、深度调查的过程。后续的反馈消息,沈淮还没能及时从宋鸿军这边了解到。

  “我在香港认识的朋友,对梅钢新厂的兴趣都很泛泛。不过倒也不是没有一点成果,我有个朋友,看中梅溪镇兴建好的中小企业园,想收购过来直接开办一家制衣企业,投资不会低于两千万港元……”

  “这个没有问题,我在梅溪镇搞中小企业园,事先建成厂房,道路、水电及排污配套齐,主要目的还是帮助轻工企业快速入驻,最快限度的缩短建厂周期,方便他们能最快的去抓住市场。已建成的厂房或租或卖,只要有利地方发展,都无不可;划出去一块,园区继续往东拓就是。”沈淮说道。

  “唉,香港早初就是航运及中转贸易起家,随之金融、服务业在维多利亚湾两岸崛起,继而房地产、旅游业给带动起来,”宋鸿军叹了一口气,依旧为没能给梅钢新厂拉到新的投资而沮丧,说道,“但是,香港既没有发展重工业的资源,也没有发展重工业的市场,故而香港的那些人,也没有发展重工业的底蕴跟深刻认识……”

  人总是会囿于既有的经验,想要那些以往主要从业轻工产业及服务业、房地产投资的投资商,关注点转到重工企业上去,非一日能竞功。

  沈淮微微一笑,说道:“有时候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此时在外资眼里,国内最优质的资源就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大量的投资都流向能尽可能压榨廉价劳动力的产业,也能理解;所以,这时候,还要我们自身更努力、更用心才成。”

  “我前年随国内的一个考察团去波音公司,接待人员知道我是做国内中转贸易的,问我一年的业务量有多大,我当时很自豪的跟对方说,一年经我手转出去的货柜要超过一千,”宋鸿军干笑了一下,说道,“你们猜对方怎么跟我说的?”

  沈淮笑道:“这有什么难猜的,现在一架波音747,售价十几二十亿起,你一千货柜的鞋子跟服装,连人家一个机屁股都换不回来。你在波音公司显摆你的业务量,不是自找其辱是什么。”

  “***,”宋鸿军拿起东西作势要砸沈淮,说道,“我回忆一下辛酸往事,你也要挤兑我一下。”

  沈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