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二章 利益交换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道及西陂闸港、天生港的升级扩建重任——让人家干事,就得给人家好处。

  熊文斌的这个想法,也是一石数鸟。

  当然,沈淮也理解熊文斌为什么说有些工作急不得。

  有些想法不是不好,也不是别人不知道其好,关键还在于谁提出来的问题。

  除非能有明显、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不然任何一个看上去有前景、但也伴随巨大风险的方案,想要实施都会遭到巨大的阻力。

  东华也是近年来在实体经济的招商引资上有了些成绩,基建方面的投资,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积累。

  九五年东华市地方财政支出达十六亿,就算将近半数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就八个亿——不改变这种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很难有大幅度的投入,而基础设施这些硬环境跟不上,招商引资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压制。

  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就要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沈淮在梅溪镇很早就成立资产办,在资产办之下,以工业投资集团为主体,主要承担工业园区土地及基础设施的开发工作,以新城投集团为主任,主要承担镇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跟开发工作,而不再像以往那般,这些事都由政府承揽下来。

  也是因为这种种新的模式,梅溪镇的基建投资规模比之前每年一两百万爆增到此时一两亿之巨。

  关闭

  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梅溪工投跟梅溪新城投,都有发展到一定规模。

  梅溪工投当前的主要资产,除了掌握着对梅溪新区除科技园之外其他三大产业园的开发权之外,还有就是对梅钢、梅溪电厂以及梅溪港务公司等实体企业的持股,净资产总额将近三个亿。

  东华那么多市属企业里,在市钢给省钢兼并重组后,也就因为电力紧缺而收益高的天生港电厂净资产规模比梅溪工投要大。

  在苏恺闻担任梅溪镇党委书记期间,为了限制黄新良,将镇区市政开发建设的权力,从新城投剥离出来。

  虽然在苏恺闻手里,主要就是将下梅公路改拓及两侧商业地块的开发起先交给市钢厂下属的建设公司,之后由海丰及长青集团的合资公司承建,但新城投的发展还是受到相当的影响,目前旗下资产主要包括梅溪老镇、学堂街等处的物业以及镇区北片两处住宅区的开发,净资产将近两亿。

  无论放在哪里,梅溪工投、梅溪新城投的成绩都可以说是斐然。

  沈淮到梅溪镇里,当时的镇属资产,虽然有梅钢撑着,但当时的梅钢也是堪堪避免破产的命运,最后也是为方便贷款,才把净资产估算到四千万——把其他的镇属资产都笼统加起来,也远不到一个亿。

  三年不到的时间,梅溪镇除了实体经济规模远超以往,镇属资产还增涨六七倍还多,无论放在都是极耀眼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