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一件_我的系统能鉴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佩、玉佩、玉璧、玉佩、玉琥、玉璧、玉璧…玉琮!太好了,终于找到一件玉琮了,磬书,把它放到一边。”沈从风一件一件筛选着玉器,试图从中将所有玉琮都挑出来。

  “玉佩、玉环、玉镯…嘿,这顽石坊也真是,这件玉佩做得也太假了吧。”沈从风拿着一块有明显胶质质感的玉佩向晏磬书展示到。

  是的,这一对玉器不能说都是正品,也有点像赌博的游戏,真假混杂,也有可能找到一件价值超过一万元的漏网之鱼,但大部分的价值都不及那一万元,更别提在沈从风和晏磬书以前,已经有许多人来挑选过了。

  两人花了五分钟,将所有的玉琮挑了出来,一共有五件,有一件是高节琮,高度为十厘米以上,其余的都是仅有一节的玉琮。

  两人首先就将目光放在了唯一的高节琮上,高节琮是良渚后期出现的一种玉琮的种类,又称多节琮,以玉琮上横向的槽为分界线,将玉琮分为多节,普遍高度高于十厘米,高于二十及三十厘米的高节琮已极为少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高节琮高达厘米,共有十九节,被称为玉琮之王。

  这里的高节琮仅是高节琮中最常见的,有五节,高度仅有12厘米左右,通体呈碧绿色,每节四角处是典型的良渚时代晚期的由弦纹凸棱、凸鼻以及小圆眼组成的神人兽面纹,与之前沈从风购买的玉琮图案相似,玉琮表面大面积地覆盖着“鸡骨白”的灰皮,这是由于玉被长期埋于地底,形成的氧化物。

  才第一件就运气那么好,有找到了一件良渚时期的玉琮?沈从风兴奋地用眼神向晏磬书示意。

  晏磬书的神情却没有那么兴奋,他仔细地用强光手电照了照玉琮的表面,又凑近闻了闻,最后向沈从风摇了摇头。

  “怎么了?”沈从风轻声问道。

  晏磬书其实刚看到高节琮时就问过了系统,得到了查无此物的答复。他想了想,轻声回答道:“是赝品,我刚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市面上的仿制者为了仿制出土的古玉,便会用氢氧化钠涂在玉器表面,在密封包裹后,放入高压锅内加温加压烧制至七十二个小时,这时候会产生斑状的沁蚀,再用硫酸清洗就形成了所谓的“鸡骨白”。但这种方法会使玉器弥漫着一股特殊试剂的味道,区别于古玉的土味,一般很容易辨别。

  “好吧,我还以为是开门红呢。”沈从风叹气着,又拿起了边上一件带有血沁的玉琮。

  剩下四件玉琮高度相似,都仅有一节,沈从风手上拿的血沁玉琮,看了一眼,便皱着眉,放在了一边。

  看来沈教授应该是发现这玉琮也为赝品了,出于好奇,晏磬书看了一眼,血沁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原先有人认为血沁是由于玉器与墓主人一起随葬,墓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