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各人都有想法(一)_官场之高手过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日前在北京律师协会发表演讲谈到:

  从1993年到2006年,各地百姓群体性上访事件从809起到了9万起,2007年、2008年、2009年都超过了9万起。

  群体性事件大约可以分为维权、泄愤和骚乱这三种类型,而维权活动又可以分为农民、工人和市民这三部分。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什么?最大问题就是利益之争,争利不争权,这一点是我们判断中国目前发生这么多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北京有个被称为“上访村”的地方,地点就在北京的永定门东庄,这里因常年聚集大量上访者而形成的“上访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访者来来往往,上访群众的人数却不见减少。

  据当地人说,北京永定门地区的“上访村”已存在多年,因这里的民房、空地、废墟和桥洞容纳了一批上访者而得名。

  社科院课题组提供的数字显示,“上访村”平时大约有两千访民,而“两会”或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前后,人数会增至万人。

  信访系统内部人士则认为,“上访村”的实际人数固定在五六百左右,其中多数是老上访户,“规模并未像外界描述的那样庞大”。

  不管是社科院和信访内部人士统计的数字,都证明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那就是“上访村”的确存在,很多中国老百姓,遇到不公平对待时,对于依靠上访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是有一定信任度的。

  群体性上访的事件涉及面广,更有可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所以大家的心里都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上访的人数越多,解决问题的速度会更快些。

  写到这里,想起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那句千古名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全诗原文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段话译为现代的白话文则为:

  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大兴土木,皇权残暴,无尽的苛间杂税,贪官污吏,百姓只能活在他们的剥削和压迫下,皇亲国戚挥霍淫舍,百姓出钱又出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面国家兴旺,其实质却是百姓遭殃!

  如若国家沦亡的话,那战祸不断,灾难四起,百姓就是敌人虐待的对象,百姓成刀下鬼,阶下囚,百姓也受苦。不管国家兴亡与否,百姓永远是处在最最低微的地位,永远是受苦者,替罪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强烈忧国忧民的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