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 科举二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亡其国,家有诤子嗣不绝其嗣,而刘荣心中对张释之这般直言敢谏,却是甚为敬佩之。

  固此当即便跪地行礼道:“回父皇,张释之之僭越之罪,却是有之,然其却是一心为公,还望父皇开恩,且张释之此时已是年过七十之老者,常年居于淮南之地,此有损父皇之圣德”。

  原本还想着刘荣会顺着自己的意思谏言请治张释之之罪,却不想倒是为其求起了情。

  天子刘启好一番思虑过后,才言道:“既然如此朕便赦其之罪,只是其不可再在淮南国为相之,让其归长安而来吧”。

  “谢父皇!”。

  ……………………………………………………………………

  此事说完了,天子刘启便是问道:“听王仡言道,你是有要事要求见朕,何事说吧”。

  “诺!”。

  “禀父皇,父皇命儿臣署理长安廷尉署,然此时廷尉署中有近十余个百石之吏开缺,固此,儿臣便想要请父皇准许儿臣可亲自选任官吏”。

  百石之官,怎会令天子刘启放在眼中,且汉家之皇子,甚至太子,皆是放养之。

  便是要其自己去折腾,如此才能明了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汉家之皇子、太子。

  固此,天子刘启当即便应了下来:“仅十余个百石之吏,你自己选任便可行之”。

  然刘荣当然知道老爹定会如此说,当即便是从怀中取出了那卷帛书呈在手中,行礼言道:“禀报父皇,此次选任官吏,儿臣并非是要已以往之策行之,而是要公开招募官吏,还望父皇准许之”。

  原本天子刘启便准备打发刘荣走,接着还要批阅奏折,而当听刘荣言道此次选任官吏竟是要公开招募官吏,当即便放下手中刚刚又拿起来之简牍。

  接过侍从转呈过来之帛书,天子刘启便是细细观之。

  过了好一阵之后,天子刘启才言道:“此是你所思之策”。

  刘荣之此条谏言,完完全全是为天子刘启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汉家自高皇帝刘邦起,为朝廷选拔人才,便是一甚令天子犯难之事。

  招揽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确是一重中之重之事。

  这五十余年间,朝廷重用之臣子,都还是当年随高皇帝之列候,或其子嗣。

  汉家之历任丞相,自萧何而至周亚夫皆是如此,无一人是从底层爬上来的。

  即便是能从底层爬出来,那也是落困难重重,张释之当年能有机会得文帝之重用,还是因为其家中乃是富贵之家,其兄张仲花钱给他捐了个骑郎之官。

  即便如此还是十年都是默默无闻,后来张释之自己都是认命了,想要辞职归家,还是当时身为中郎将的袁盎向文帝进言,张释之乃是大才之人。

  才令其改任谒者,能够有机会靠近天子。

  一次谈论下来,才被文帝看中做了谒者仆射。

  而此时刘荣之谏,以考试来选拔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