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老艺人_道家神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痴迷古玩的人。回到方桌前,杨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好容易吃完了,等到要走的时候,小燕子又提出来要去K歌,“你们先小坐一会儿,我和陆轩去结账。”说罢,杨伟拉起陆轩就又走进了店内。

  “让服务员过来就是了,你俩搞什么?”小燕子冲着两人的背影喊了一句。“让他们去吧。”林雯雯抿嘴一笑,心想可能是杨伟有事儿不方便当着两人的面儿说。

  走进店来,杨伟拉住一个服务员问老板在不在,“喏,在那边换香呢!”服务员伸手一指。

  可真是巧了,关公铜像前面黑陶香炉里的香点完了,老板正在把新的三根线香插进香炉。

  老板是一个面容瘦削的中年汉子,打扮得干净利索,还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真不像烧烤店的老板,倒像是一个书生。

  “老板,忙着呢?正准备结账呢,看到您这尊武财神了,真漂亮啊!”杨伟直接走上前,递给老板一根烟。

  “谢谢,不会。”老板刚点上了香,微微推手婉拒了杨伟,“嗯,这铜像我摆了三个月了,摆上之后,生意就特别好。两位吃得还满意吧?”

  “满意,满意。”陆轩笑道,“老板,这尊铜像您是从哪里请来的?”

  “哦,这是我舅舅几年前的手艺。”老板笑着回答道,“看来两位挺喜欢铜器,不过他老人家现在不做了。”

  杨伟一听,不由十分佩服地看了陆轩一眼,心想,陆轩现在眼睛太毒了,一眼就看出是现代工艺品,没想到居然是老板的舅舅做的。这水平也太高了!而且公然落上石叟款,这是一种多么自负的感觉!

  其实,如果陆轩没有因为宝光的事儿进行一番推断,如此水准的作品,就连包浆都做上了,哪能轻易就认出是仿品?

  “谢谢老板。实不相瞒,我们确实是铜器爱好者,不知道老人家现在在泰州么?我们真是想拜访一下。”陆轩也微笑着说道。

  “我舅舅是天津人。不过巧了,他现在确实在泰州,就住在附近的一处四合院,但,他老人家不轻易见客的。”老板解释道。

  “冒昧了,那您能不能帮忙问一下,看他何时有空我们能登门拜访下?”陆轩自是不甘心,也顾不得初次和老板见面了,直接又说出了要求。

  “这······”老板有些踌躇,“好吧,我打个电话问一句,不过如果不成,还麻烦二位不要再勉强我了。”这老板不仅看起来像个书生,言谈之间也颇有一些文人气息,交流起来倒是平和。

  “麻烦您,问的时候多说一句,就说我看这铜像,虽是茄皮,却胜佛经,不输石叟。”陆轩拱了拱手。

  “嗯?”老板显然不通此道,陆轩只得又简单解释着重复了一遍,老板这才点了点头,拿起手机打起了电话。

  老板听不懂,杨伟是清楚的。这明代铜器,不是青铜器,而是红铜器,且经过多次冶炼而成,以宣德铜器为代表,最奇妙的就在于颜色,其色内融,深沉之中可见奇光。这色泽和包浆,史料上有明确说法,特别指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等精品之色。佛经纸色排位第一,自然最受推崇。

  但是,这尊关公铜像,却是茄皮紫色,按说以色而论,不及佛经纸,但是陆轩却说胜过佛经纸色。杨伟心想,这必是为了引起这个“舅舅”的注意,增加见面的可能性。

  杨伟正想着,老板却捂住了手机的话筒,对陆轩说道,“我舅舅要和你说话!”

  陆轩接过电话,先说了一句,“老人家,叨扰了!”

  “老朽粗手拙作,让先生见笑了。先生何言这茄皮之色犹胜佛经色?”电话中的声音略带几分苍老,夹杂津门口音。

  “老人家前辈高人,倒是我冒昧了。”陆轩稍微整理一下思路,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何以笙箫默小说

  请收藏:https://m.s3m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